送别姚国博知处州分韵得绿字

铜盘白露下,松桂净如沐。 娈彼菊花团,西风吹醽醁。 长安多别离,此别苦不足。 人物如使君,容易等潘陆。 一自海东头,清飚起谣俗。 馆下欲何言,联翩如破竹。 功名不徒尔,无乃相迫逐。 双日访延英,行矣公勿卜。 括苍烟雨前,寒光贯岩腹。 大叫出银甖,邂逅聚百族。 要携三月粮,所厌惟一掬。 幸心忽开张,何曾畏笑僇。 单父勿长吁,来者犹可续。 道旁有抵璧,天下轻结绿。 一夕洲渚言,令我沉心曲。

译文:

铜制的盘子上有白露落下,松树和桂树洁净得好像刚刚被水洗过一样。那娇美的菊花团团簇簇,西风吹拂着美酒。 长安城里多有离别之事,这次分别倒也不算什么太让人痛苦的事。像您这样的人物,才华可以和潘岳、陆机相媲美。 自从您在海东任职,清正的风尚就兴起并影响了当地的风俗。在馆阁中我还能说什么呢,您一路晋升就如同势如破竹。 功名不是凭空而来的,您大概也是被它所催逼着不断前行。很快就会有机会在双日到延英殿被皇帝召见,您啊,不必再占卜前程。 处州括苍山前烟雨朦胧,清冷的光辉贯穿了山岩的内部。山中涌出清泉好似从银瓶中倒出一般,偶然间能聚集起众多百姓。 您要带上三个月的粮食,所厌恶的或许只是那一点点俗事。如果能让心境突然开朗起来,又何必害怕他人的嘲笑和羞辱。 就像宓不齐治理单父时不要总是长叹,后来者还有机会继续有所作为。 路边有人丢弃美玉,天下人都轻视珍贵的结绿宝石。这一晚在洲渚边的交谈,让我的心事都沉浸在心底。
关于作者
宋代林光朝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谦之,号艾轩,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曾再试礼部不第,往从尹焞游。通六经百氏,从学者数百人,伊洛之学倡于东南自光朝始。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及进士第,调袁州司户参军,知永福县。召试馆职。乾道五年(一一六九)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历著作佐郎、著作郎、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九年,出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改广南东路。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劳,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四年,为孝宗讲解《中庸》称善,除中书舍人。因封还谢廓然迁殿中侍御史词头,出知婺州,引疾奉祠。五年卒,年六十五。有《艾轩集》二十卷(本集宋刘克庄序),已佚。明正德十六年郑岳据传录本选刊为十卷。事见《周文忠集》卷六三《林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林光朝诗,以明郑岳刊《艾轩集》(藏北京图书馆,其中诗一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