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务常喧嚣,物外有真赏。 结友探胜槩,放情谐素想。 韶山南国镇,灵踪传自曩。 双阙倚天秀,一径寻云上。 长江远萦带,众峦疑负襁。 千里眇平视,万形罗怪象。 日影避昆仑,鼇头冠方丈。 青螺佛髻高,群玉仙都敞。 霞城晴煜爚,桃溪春浩荡。 仰攀霄汉近,俯瞰神魂怳。 涧深溜如织,岩虚动成响。 造化与真质,妙画胡能倣。 贱子生海隅,逢辰辱朝奖。 靡成彝鼎勋,甘从丘壑往。 惊禽恋故林,困骥畏羁鞅。 兹游得幽深,同怀乐清旷。 世言帝有虞,朔南声教广。 丹冥卜巡幸,翠华临苍莽。 箫韶曾此奏,钟石无遗像。 但觉薰风存,翛然天籁爽。 姬公著治典,历代所遵仗。 九野奠山川,万灵通肸蚃。 医闾与吴岳,半列戎夷壤。 四时迎气祠,犹烦礼官掌。 况乃祝融区,群物资含养。 来仪威凤居,乐育菁莪长。 肤寸起成霖,崇高一方仰。 跻之佐衡霍,无慙公侯享。
游韶石
译文:
在这世间,各种事务常常喧闹嘈杂,而在世俗之外,却有着真正值得欣赏的景致。我邀约好友一同去探寻那美妙的胜景,尽情释放情怀,以契合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韶山是南方的重要山镇,它的神奇踪迹自古就流传下来。那两座山峰犹如高耸入云的宫阙,秀丽无比,一条小径蜿蜒着通向云端。
远处,长江像一条长长的丝带萦绕着大地,众多山峦仿佛背负着襁褓中的婴儿般连绵起伏。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千里之遥,世间万物呈现出各种奇异的景象。太阳的光影似乎都避开了这高耸的山峰,它就像巨鳌的头,比方丈仙山还要突出。山峰好似青色的螺髻,又像高僧的发髻般高耸,众多山峰如同美玉堆积,宛如仙都一般开阔敞亮。
晴天时,云霞笼罩的山峰光彩夺目;春天里,桃花溪畔一片生机勃勃、浩浩荡荡的景象。向上攀登,感觉离天空越来越近;向下俯瞰,让人神魂恍惚。山涧幽深,溪水如织;山岩空灵,一动便有响声回荡。这大自然赋予的真实景致,再精妙的画作也难以模仿。
我生长在海边,有幸遇到好时机受到朝廷的奖赏。可我没有建立起载入彝鼎的功勋,甘愿投身于这山水之间。就像受惊的鸟儿眷恋旧林,困顿的骏马害怕缰绳束缚。这次游览让我寻得了幽深之美,和同伴们一起享受着这份清旷的乐趣。
世人传说上古时期的虞舜帝,他的声威和教化广布南北。他曾在南方的天空中选定巡视的方向,他的车驾来到这苍茫之地。传说当年曾在这里演奏过《箫韶》之乐,可如今钟磬等乐器已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只感觉那和暖的南风依旧吹拂,大自然的声音清爽宜人。
周公制定了完善的治国典章,历代都遵循依仗。他划定九州的山川,让万物之神都能得到祭祀。医巫闾山和吴岳,有一半都处在戎夷的土地上。四季迎接节气的祭祀活动,还得劳烦礼官掌管。更何况这韶山处于祝融所管辖的区域,是万物孕育滋养的地方。这里是凤凰来仪的栖息之所,能够培育出众多优秀的人才。它虽然看似微小,却能兴起甘霖,如此崇高的地位,受到一方百姓的敬仰。将它与衡山、霍山相提并论,它也完全无愧于享有公侯般的尊崇。
关于作者
宋代 • 余靖
余靖(一○○○~一○六四),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为赣县尉,累擢集贤校理。景祐三年(一○三六)以上疏论范仲淹谪官事,贬监筠州酒税。迁知英州。庆历间为右正言。三使契丹,以作蕃语诗出知吉州。皇祐四年(一○五二),知潭州,改桂州。后加集贤院学士。嘉祐六年(一○六一),知广州。官至工部尚书。英宗治平元年卒,年六十五。谥襄。有《武溪集》二十卷。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三《余襄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余靖诗二卷,以明成化九年苏韡等刻《武溪集》为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明嘉靖四十五年刘稳刻本(简称刘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