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陈行之病起

闭门莓苔青,欹枕风雨秋。 白日稍觉短,急景逝不留。 鸣蝉尖旧响,高槐老新柔。 吊古哀九辩,感今怀百忧。 是时甫七月,大火方西流。 阴麓悬暮色,停云挂空愁。 凉风飒然至,有声在林丘。 萧萧吹游子,意已思良裘。 隠几默不乐,读书将安求。 岂无三益友,共此百尺楼。 陈郎漳滨卧,久阙过我游。 朝来见颜色,厥疾云已瘳。 自兹可来往,笑谈更献酬。 不忧饭成糜,相约劒买牛。 谁能与此世,颠倒同薰莸。

译文:

我闭门不出,门前的青苔都已长得一片青绿,斜靠在枕头上,感受着秋雨秋意。 白昼渐渐变得短暂,那匆匆的时光飞逝不停留。 蝉鸣的声音依旧尖锐,可已然是旧日声响,高大的槐树,新长的枝叶也已开始老去。 我凭吊古迹,像宋玉作《九辩》那样哀伤,感慨当下,心中满是忧愁。 此时才刚刚七月,大火星正向西流去。 山的北麓已笼罩着暮色,停滞的云朵仿佛挂着无尽的哀愁。 凉风飒飒地吹来,在山林间发出声响。 那风声萧萧,吹着我这个漂泊的游子,我心里已经开始想着要准备好御寒的好皮衣了。 我靠着小桌子,默默不乐,读书又能追求到什么呢? 难道我没有那三位益友吗?真希望能和他们一起登上百尺高楼,共赏风景。 陈郎之前像刘桢卧病漳滨一样,许久都没来看我、与我同游了。 今早见他气色不错,听说他的病已经痊愈了。 从现在起,我们又可以互相来往,一起谈笑、相互敬酒了。 不用担心生活困苦只能吃粥,我们相约放下刀剑去买耕牛,好好生活。 谁愿意和这尘世一样,把香草和臭草混淆不分呢。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