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

冥冥雨脚来,岩谷生暝色。 大江失洲渚,隠起烟雾白。 微茫沙边树,坐觉云气隔。 霖霪已经时,初不见天日。 城中三尺泥,陌上无辙迹。 秋田获无时,农父相对泣。 各言迫军输,督责甚峻急。 今晨忽晴霁,晓日照屋壁。 吾饥行可疗,庶食明年麦。

译文:

天色昏沉,细密的雨丝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原本清幽的岩谷也被这雨幕笼罩,渐渐生出了昏暗的暮色。 宽阔的大江之上,原本清晰可见的洲渚在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白茫茫的烟雾,若隐若现。 站在岸边,看向那沙岸边的树木,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它们的轮廓,仿佛被一层云雾隔开,若有若无。 这连绵的阴雨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从始至终都看不到太阳的影子。 城中的道路上已经积起了三尺厚的泥泞,街道上连车辙的痕迹都被泥水掩盖了。 秋季的农田里,庄稼本应到了收获的时候,可这场雨却让收获变得遥遥无期,农民们只能相对而泣。 他们各自诉说着生活的艰难,军队征收赋税的期限已经临近,官府的督责又十分严厉急切。 然而,就在今晨,天气突然转晴,清晨的阳光洒在房屋的墙壁上,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大家想着,虽然现在忍受着饥饿,但有了这晴天,明年的麦子应该会有个好收成,到那时或许就能填饱肚子了。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