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人请开旧江口因往视之而作

大江何时来,啮我千步隄。 居人念水至,前年拆鸡栖。 浸淫势未已,老圃忧夏畦。 青青五亩蔬,素沙黄卷泥。 一朝失此利,岂饱盐与荠。 纷然向我言,有叟其齿𫠜。 使君幸静听,众论信可稽。 去城今几许,坐视埤堄低。 愿移象鼻东,复泻蟇颐西。 汇为沸白潭,不入流丹溪。 焉敢费使君,畚插各自携。 兹事盖体大,更当访扶犁。 晨兴聊出郊,浮云渰凄凄。 徐行见开塞,指点了不迷。 得使负郭民,朝涉无过脐。 肯辞他日劳,远汲江玻瓈。

译文:

这首诗描述了当地江水侵蚀堤坝、农田受影响的情况,以及百姓希望重新开通旧江口的诉求,诗人也表示会进一步考察此事。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大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不断侵蚀着这长长的千步堤坝。当地的居民一想到江水泛滥的情景,前年就早早拆除了鸡窝以作防备。如今江水不断蔓延,势头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就连经验丰富的老菜农都在为夏天的菜畦发愁。原本那五亩地里种着绿油油的蔬菜,现在却全被黄色的泥沙覆盖。一旦失去了种菜的收益,人们又怎能仅仅靠盐和野菜填饱肚子呢? 众人纷纷向我诉说着,其中有一位牙齿都快掉光的老者。他说道:“使君您请静下心来听一听,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有根有据的。如今离城墙已经这么近了,眼看着城墙下的矮墙都快被水淹没了。我们希望能把江水改道到象鼻山以东,再让它流到蟇颐山以西。让水汇聚成一个翻腾着白色浪花的深潭,不要再流入那湍急的流丹溪。我们不敢麻烦使君您,大家都会自己带着畚箕和铁锹来干活。不过这件事情毕竟关系重大,还应当再去问问那些耕地的农夫。” 清晨我起身来到郊外,天空中阴云密布,透着丝丝寒意。我慢慢地走着,查看江水的阻塞和流通之处,众人的指点让我丝毫不觉得迷惑。要是能让城边的百姓,早晨过河时水都不会没过肚脐,就算以后我要多费些力气,到远处去汲取如玻璃般清澈的江水,我也心甘情愿。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