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宋嗣宗

蜀江自嶓冢,流恶及丘原。 宁止数斗泥,乃有千丈浑。 帝选高才郎,远来乘𬨎轩。 凄然在川上,会思澄其源。 重部今何如,想无风水昏。 激浊使之清,未觉禹功尊。 我戚闾丘生,短衣方服辕。 得为经途尉,可致薄夫敦。 何须读刑书,顾欲多平反。 但令吏不污,信是民无冤。

译文:

蜀江的源头是嶓冢山,江水裹挟着泥沙,流淌到山丘和平原。这江水哪里只是带着几斗泥沙啊,而是浑浑噩噩有着千丈的污浊。 皇帝选拔了才华出众的郎官,你不远千里乘坐着轻便的马车来到这里。你站在这江水边,神情凄然,应该会想着去澄清这江水的源头吧。 如今这一方地域情况怎么样呢?想来不应该再被风水之类的浑浊之事所困扰。你若能像澄清江水一样激浊扬清,那就算是大禹治水的功绩,在你面前也不见得有多尊贵了。 我的亲戚闾丘生,穿着短衣正驾车服役。他能担任途中的县尉之职,应该可以让那些浅薄的人变得敦厚。哪里需要去熟读那些刑书条文呢,只想着多为冤屈之人平反就好。只要能让官吏们保持廉洁不贪污,那百姓自然就不会有冤屈了。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