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杨光父见赠

为善惟不足,务德莫如滋。 古人行此道,名与星斗垂。 是邦秃鬓翁,实乃古丑夷。 区区岂云难,长者能折枝。 上寻声光远,下感风俗衰。 老夫强解事,曲学安所施。 不见南海滨,举世谁保持。 吾言那可用,乡党笑脱颐。 但皆指乔木,故园今在兹。 乔木诚茂美,叹息将何为。

译文:

做善事总是觉得做得还不够,修养品德没有比不断积累更好的办法。 古代的人践行这样的道理,他们的名声就像星辰一样永远垂耀人间。 这个地方有个头发稀疏、两鬓斑白的老头,实际上就是像古代那些质朴憨厚的人。 做这些善事、修德的事哪里能说是困难呢,就如同有德行的人折取树枝一样轻松。 往大了说,追寻那些声名远播的贤人,往小了看,感慨当下风俗的衰败。 我这老头子勉强算是明白事理,可那些邪僻不正的学问又有什么用呢? 看看南海之滨的情况,整个世上谁来维持好的风气呢? 我的这些言论哪里会被人采用呢,乡里人听了恐怕会笑得合不拢嘴。 大家都只是指着那些高大的树木说,故乡就在这里啊。 高大的树木确实长得茂盛美好,可光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