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王元才见惠峨嵋山菩萨石

久闻光明山,下有太古雪。 大冬剧严凝,厚地愈融结。 峥嵘成层冰,千岁终不灭。 野翁因𣃁荒,得此走城阙。 初非人磨礲,真是天剞劂。 形模如圭长,颜色逾玉洁。 巨细皆晶荧,表里俱洞澈。 或疑普贤化,谁得昆吾切。 太阳一照曜,神光时发越。 诚宜置宴坐,相伴修白业。 可配寒露壶,清泠濯明月。

译文:

我早就听闻光明山的大名,山下留存着远古时期的积雪。在严寒的深冬,天气极度寒冷,大地却在这酷寒中不断融合凝结。 山上高耸险峻的地方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坚冰,历经千年也始终不会消融。有位山野老翁在开垦荒地的时候,偶然得到了这宝贝,随后便带着它赶往城市。 这石头并非经过人工的打磨雕琢,完完全全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它的形状如同玉圭一般修长,颜色比美玉还要洁白纯净。 不管大小,每一块都晶莹剔透,从里到外都清澈透亮。有人怀疑这是普贤菩萨的化身所化,不然谁能用昆吾刀将它切割成这般模样呢? 当太阳的光芒照耀在它上面,神奇的光彩便会不时地散发出来。它确实适合放置在宴坐之处,陪伴着人们修行善业。 它可以与寒露壶相匹配,在清冷的月光下,给人带来清凉澄澈的感觉。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