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堂左右皆山川,登堂一见心茫然。 松林忽在素壁上,几杖却对阴崖前。 百年老树横高枝,正当太古阴云垂。 近前细看才拱把,生气凛凛如十围。 尚想昔年初下笔,指顾江山生咫尺。 梁栋已受长风吹,衣裘若溅洪涛湿。 回山倒海不作难,此意谁能传笔端。 李成骨朽道宁死,况复郑虔杨契丹。 吾知此图未易逢,颇思摹写置座中。 鹅溪生绡不难致,只恐今世无良工。
曾夔州座右山水图
译文:
在这华丽的厅堂里,左右两边都是山水之景,一走进堂中,我心中就涌起一种茫然的感觉。
忽然间,我看到那洁白的墙壁上出现了一片松林,我所坐的几案和扶杖正对着那阴暗的山崖。画上有一棵历经百年的老树,它的高枝横斜着,仿佛正处在太古时期阴云低垂的氛围里。走近仔细一看,这树在画里不过只有两手合围那么粗细,可它那生机勃勃的气势,却让人感觉如同有着十围粗细的大树一般威严。
我不禁想象,当年画家刚开始下笔创作的时候,手指一点、目光一顾之间,这咫尺画卷上就生出了壮丽的江山。画中的梁栋仿佛正承受着长风的吹拂,画上人物的衣裘好像被洪涛溅湿了一样逼真。画家能够在画中实现回山倒海的景象,这样的意境和技艺,谁又能够用画笔完美地展现出来呢?
像李成这样的绘画大师早已逝去,他所代表的绘画之道难道也随之消亡了吗?更何况像郑虔、杨契丹这些画家也都不在人世了。
我知道这样的好画是很难再遇到的,我非常想临摹一幅放在自己的座位旁边。鹅溪产的生丝画绢并不难弄到,只是担心如今世上已经没有能够临摹出此画神韵的优秀工匠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