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硖行

吾家文物如崔公,向来世学工雕龙。 侧理固尝收会稽,陶泓不独称洪农。 徂徕取煤如点漆,宣城束颖能藏锋。 焉知于今一秃翁,四宝委弃文房空。 近时稍稍复寻访,嗜好亦须随土风。 磁洞疏波凿山骨,沙陇剔薮求毛宗。 昌溪万碓捣白楮,涪江千炬焚椅桐。 不须更问在何记,已作僰叟从巴童。 但看所有乃如此,亦足验我良羁穷。 君不见昔年平御史,初得巨璞三硖中。 少陵酸寒真可笑,欲使起草明光宫。

译文:

我家的文化传统就如同崔公家族一样深厚,向来家族传承的学问就擅长精妙的文章创作。 曾经,我拥有来自会稽的侧理纸,也不只有洪农产的陶泓砚。 从徂徕山取来的墨,黑得像点上的漆一样;宣城的毛笔,笔锋内敛十分好用。 哪里能想到如今我成了一个头发稀疏的老头,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都被弃置一旁,书房空空荡荡。 最近我又开始陆陆续续去寻访这些文房用品,我的喜好也得随着当地的风俗而改变了。 在磁洞那水流舒缓的地方开凿山石来制作砚台,在沙陇间仔细搜寻制作毛笔的原料。 昌溪有无数的水碓在捣着白楮树皮造纸,涪江边上有上千把火炬在焚烧椅桐木来制墨。 不用再去问这东西出自哪里的记载了,我已经像僰地的老人和巴地的孩童一样入乡随俗了。 只看看我现在所拥有的这些文房之物,就足以证明我确实处于困厄之中。 你难道没听说过当年的平御史,他曾在三峡中得到一块巨大的璞玉。 杜甫当年寒酸又可笑,还想着让别人在明光宫为皇帝起草诏书。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