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曾子长分饷临江军黄雀

远游旅食荒山里,竹鼠山鸡污刀几。 鸣鞭走送来扣门,眼明忽见衔环子。 江南今秋禾黍熟,场间啄穗惊不起。 正缘一饱堕网罗,包裹头颅行万里。 登盘始欣不负腹,下箸未及先染指。 畧须沃酒助甘腴,更觉披绵愈丰美。 使我转忆江湖乡,水珍海错那可忘。 十年不见尚能说,楚人未数鲤与鲂。 蛤蜊含浆自有味,蟹螯斫雪仍无肠。 红螺为醤胜食肉,白𧍧作炙如截肪。 江瑶石首最贵者,千金一枚谁得尝。 但愿浮家老吴越,此生不愿尚书郎。

译文:

我在遥远的地方游历,在荒山里靠旅途中的食物过活,厨房里处理的都是竹鼠和山鸡这类东西。 忽然有人挥着鞭子跑来,敲门送来了东西,我眼前一亮,惊喜地看到了这些黄雀。 江南今年秋天庄稼成熟,黄雀在打谷场上啄食谷穗,都懒得被人惊扰飞起。 正因为贪图这一顿饱饭,它们才落入了罗网,被装起来远行了万里送到我这里。 黄雀端上了盘子,我很高兴觉得没辜负自己的肚子,筷子还没夹到,手指就先沾上了美味。 稍微喝点酒来增添这黄雀肉的甘美,吃起来感觉肉质如同棉絮般松软,味道愈发丰腴。 这让我转而怀念起江湖边的家乡,那些水里的珍馐美味怎么能让人忘记呢? 我已经十年没见到它们了,但还能清楚地描述出来,楚人都不把鲤鱼和鲂鱼当回事。 蛤蜊饱含汁水,自有一番美味,螃蟹的螯肉洁白如雪,而且没有杂物。 红螺做成的酱比吃肉还香,白𧍧烤好后就像切开的油脂一样肥嫩。 江瑶柱和石首鱼是最名贵的,一枚就要千金,谁能轻易品尝到呢? 我只希望能带着家人在吴越水乡漂泊终老,这辈子都不想去当什么尚书郎了。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