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郭信可时假守忠州

君家老阿舒,抗论王公前。 盍不托清静,著书如子玄。 爱君识此意,坐脱世纠缠。 不复眉炙狂,惟应口谈天。 近假刺史节,名高黄颍川。 无为渠自化,多事岂所便。 只今鸣玉溪,百尺来飞泉。 秋风木叶下,想见清潺湲。 凉波纳华月,洗此白璧圆。 借问掾曹内,得无从事贤。 赏音不易逢,胜景那可捐。 愿因东辕使,寄我南楼篇。

译文:

你家有个像谢舒那样的贤才,能在王公大人面前慷慨陈词、发表高论。 为何不效仿刘子玄,秉持清静之道,专心著书立说呢。 我欣赏你明白这个道理,能够摆脱世间的繁杂纠缠。 不再像那些狂热追求名利之人,只喜欢清谈玄理、畅论天地。 最近你暂代忠州刺史之职,声名如同汉代的黄霸(黄颍川指黄霸,他曾任颍川太守,有贤名)一般高远。 最好无为而治,让百姓自然归化,多生事端可不见得是好事。 如今鸣玉溪畔,百尺飞泉倾泻而下。 秋风起时,树叶飘落,想必那泉水正清澈而舒缓地流淌着。 清凉的水波托着皎洁的明月,好似在洗涤着这洁白如玉的圆盘。 我想问一问你幕府中的属官们,其中是不是有贤能的从事呢。 能懂得欣赏高雅情趣的人很难遇到,如此美妙的景色又怎能舍弃呢。 希望你能趁着东行的使者之便,把你在南楼所作的诗篇寄给我。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