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叹

巴蜀久雕敝,伤哉远朝廷。 大道舞狐狸,嘉谷困蝗螟。 我尝行其野,所在闻惟腥。 叹息莫能救,熟视涕泪零。 今年不自意,属当按邦刑。 平时语云何,敢遽忘生灵。 拟于万仞渊,挠以一寸筳。 贤者相告戒,安坐看空囹。 愚者顾之笑,谓我不自宁。 我非恶静乐,独行苦伶仃。 糜费廪中粟,奔走合前铃。 恐如执金椎,而诵麦青青。 果欲中世用,诸公乃仪型。

译文:

巴蜀地区长期以来民生凋敝,令人痛心的是它远离朝廷难以得到关注。 如今,正道之上狐妖鬼怪肆意横行,就如同奸邪之人在社会上为非作歹;肥沃田野里的庄稼却饱受蝗虫和螟虫的侵害,这就像百姓遭受着各种灾难和压迫。 我曾经到巴蜀的乡野间行走,所到之处都能闻到血腥之气。我只能无奈地叹息,却没办法拯救这片土地上受苦的百姓,只能久久凝视,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今年,没想到命运安排我来这里执法断案。平日里我总是说要心系百姓,又怎么敢轻易忘掉这些受苦的生灵呢? 可我现在所做的,就好像是想用一寸长的草棍去搅动万丈深渊里的水一样,力量太过渺小,难以有大的作为。 贤明的人劝诫我,让我安稳地坐着,看着空荡荡的监狱,少去折腾。 愚蠢的人则嘲笑我,说我不安分。 我并非不喜欢安静闲适的生活,只是独自践行理想的道路实在太过孤独。 我耗费着官府粮仓里的粮食,忙碌地响应着衙门前的铃声,处理各种事务。 我担心自己就像拿着金槌却只会诵读“麦青青”这样不切实际的话语一样,空有一番心意却无法真正改变现状。 如果真的想要符合当下世俗的标准,那些达官贵人们才是所谓的典范啊。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