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堰水甚小一雨灌田方足

岷江惟清流,泾水惟浊泥。 泥浊禾黍茂,流清稉稻宜。 旧传江发源,瀵涌出沈黎。 老农望其来,未至龙尾西。 今晨南山云,蓊然忽朝𬯀。 滂沱三尺雨,泛溢千步隄。 积潦始北汇,余波各东酾。 茫茫黑壤润,戢戢翠剡齐。 亦复到邑里,沟浍争交驰。 往看芙蓉湖,微风绿生漪。 似欲娱使君,岂减习家池。 老农喜相语,岁晚可无饥。 再拜勾龙社,配我灵星祠。 更烦请天公,膏泽常及时。

译文:

岷江的水清澈纯净,泾水则满是浑浊的泥沙。 泾水虽浊却能让禾黍茁壮成长,江水澄清更适宜种植稉稻。 从前就传说,岷江之水发源于沈黎地下涌出的泉水。 老农们盼望着江水到来,在它还没流到龙尾山西边时就满心期待。 今天清晨,南山涌起了浓密的云朵,迅速地向天边聚拢。 接着便是倾盆大雨,足足下了三尺之多,洪水漫过了长长的堤坝。 积水开始向北汇聚,多余的水流则各自向东分流。 那广阔的黑色土地都被滋润透了,田里的禾苗整齐地挺立着,如翠绿的剑刃一般。 这雨水也流到了城镇乡村,沟渠里的水相互交错奔腾。 我前往芙蓉湖去看,微风拂过,湖面泛起了绿色的涟漪。 这景色仿佛是在取悦我这个地方长官,丝毫不比习家池的美景逊色。 老农们高兴地相互交谈,说年末不用担心会挨饿了。 他们恭敬地向勾龙社神礼拜,还在灵星祠举行配享祭祀。 还烦请老天爷,能常常及时降下滋润大地的雨水。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