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才元因程伯珍来寄近诗一轴不能尽和用师淮父韵奉简

我思买蜀山,附田小峥嵘。 家本冰氏子,室无孔方兄。 为郡非其乐,强颜聊此行。 四夷幸兵休,万邦喜时平。 所嗟启利源,开国始于荆。 当年惟迂叟,乃如鲁二生。 高卧不肯起,彼方事交征。 共兜自滔天,尧舜实圣明。 至今天下士,语及涕纵横。 今王益神武,览奏每叹惊。 皇皇元首诗,主歌臣则赓。 德音既屡下,美意谁能成。 追怀符益州,积恶高陵京。 老农扣头泣,愿闻徭役轻。 故人佐太府,因君烦寄声。 艰难念吾土,慷慨见深情。 歃血誓仁义,由来盖同盟。

译文:

这首诗并非古诗词,而是一首古体诗。以下是它的现代汉语翻译: 我想着去买下蜀地的山,再添些田地,让生活有个小小的安稳依托。我本是贫寒人家的子弟,家中没有钱财。 做郡守并非我所乐意之事,只是勉强带着笑容来走这一遭。如今四方蛮夷幸得战事平息,天下万国都为这太平盛世而欢喜。 可叹的是开启逐利之风,是从荆地开始的。当年只有像司马光(迂叟)那样的人,就如同秦朝时不阿谀的鲁地两位儒生。 司马光高卧家中不肯出仕,那时其他人正忙于相互争夺利益。共工、兜这类恶人罪恶滔天,而尧、舜实在是圣明之君。 直到如今天下的有识之士,提及此事还会涕泪纵横。当今的君王更加英明神武,每次阅览奏章都会发出感叹与惊赞。 君王有皇皇圣诗,君主吟唱,臣子便应和。君王的德音屡屡下达,可美好的意愿谁能真正促成呢? 回想起符益州,他作恶多端,恶行堆积得比山陵和京城还要高。老农们叩头哭泣,只希望能听闻徭役减轻的消息。 我的老友在太府任职,借你此次前来,烦请你帮我转达问候。在这艰难之时,我挂念着自己的家乡,老友慷慨的情谊让我感受到了深厚的深情。 我们曾歃血为盟,誓守仁义,这情谊本就是因为志同道合的同盟之约。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