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日游凌云寺

昔贤登兹山,逸气凌清旻。 诵诗怀太白,考易思景纯。 至今平羌水,常浸月半轮。 追寻所凿室,石古莓苔新。 后岂无来者,倏忽迹已陈。 壁间记岁月,刻划如龙鳞。 自非传一世,烂若配三辰。 姓名虽尚存,谁复知其人。 我游方之外,久忘实之宾。 但饮佛耳泉,永洗凡心尘。

译文:

从前的贤士登上这座山,那超凡脱俗的气概直上清朗的天空。 诵读诗歌时,我不禁怀念起李白;研究《易经》时,又想起了郭璞。 直到如今,平羌江的水,还常常映照着那半圆的月亮。 我去寻觅他们当年开凿的屋子,石头古老,而上面的莓苔却显得很新鲜。 后世难道就没有来这里的人吗?只是他们的踪迹很快就变得陈旧了。 墙壁上记载着岁月,那些刻痕就像龙的鳞片一样。 如果不能名传一世,即便留下痕迹也不过是暗淡无光,哪里能像日、月、星那样光彩照人。 虽然有些人的姓名还留存着,但又有谁能知道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我悠游于世俗之外,早就把名利这些身外之物抛诸脑后。 我只饮用佛耳泉的泉水,希望能永远洗净凡俗之心的尘埃。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