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画窟,所至妙宫墙。 风流五代余,轨躅参隋唐。 其间礼殿晋画为鼻祖,未数后来鸿雁行。 画者果谁欤,或云名收人姓张。 右军问蜀守,墨帖求缣缃。 乃知前辈人,不爱时世粧。 范琼杜措李怀衮,仙荒佛怪驱喝雷电笔意窥渺茫。 不若收所画,上自皮羽之服下至垂衣裳。 盘古众支派,帝霸皇与王。 君臣分圣贤,有如虎豹龙凤殊文章。 视之若有见,日月星象空中垂耿光。 听之如有闻,衔牙玉佩鸣以锵。 三古以降历今世,视听所感犹一堂。 乃知此画自神品,碌碌余子非所望。 吾道久已屈,二氏争颉颃。 岂唯牧也见绌余子下,而有公议老我双鬓苍。
礼殿圣贤图
译文:
成都堪称名画的宝库,无论走到哪里,宫墙之上都有精妙的画作。五代时期的风流遗韵尚存,其绘画的轨迹和风格还能参照隋唐。在众多画作中,礼殿里的晋代绘画堪称鼻祖之作,后来者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作画的人究竟是谁呢?有人说作画之人是一位名叫张收的人。当年王羲之曾向蜀地太守索要写在细绢上的墨帖。由此可知前辈们并不追求当时流行的那种风格。
范琼、杜措、李怀衮等人,他们笔下多是仙怪、佛道等奇异的题材,运笔如驱喝雷电一般气势磅礴,但笔意却让人感觉有些虚幻缥缈。不如张收所画的,从穿着兽皮羽毛服饰的远古之人,到穿着端庄衣裳的后世之人都有展现。
画中涵盖了盘古之后众多的支派,有帝、霸、皇、王等不同身份的人物。画中对君臣、圣贤的区分,就如同虎豹和龙凤有着不同的纹理一样清晰。看着这幅画,仿佛能真切地看到画中的人物,就像日月星辰在天空中散发着明亮的光芒。听着,仿佛能听到画中人物身上衔牙玉佩发出的锵锵声响。
从远古的三古时期一直到如今的时代,这幅画给人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就像在同一堂中一样真切。由此可知这幅画堪称神品,那些平庸之辈的画作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我们所秉持的儒道已经长久地受到压抑,佛道两家争着与它抗衡。难道只有我像子贡那样被人轻视,排在平庸之辈之下吗?但公道自在人心,可惜我已经双鬓斑白了。
注释:“牧也见绌”这里化用了子贡自比“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等典故,“牧”通常认为指子贡,这里以子贡自比表达自己的感慨。“二氏”一般指佛道两家。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