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

来为人所爱,去为人所思。 君看文与高,慈惠蜀之师。 至今窟中像,凛凛建立时。 知非伯有室,定是桐乡祠。 蜀人爱二公,远与千载期。 其间几灰劫,付与一炬吹。 保此岁峥嵘,不动山四维。 东家好邻里,岂任恶少窥。 祠前二古柏,外干中不萎。 勿作剪伐想,恐是神明遗。 可怜墙壁间,峩冠剑拄颐。 烈士不平气,好在淮西碑。

译文:

有人前来的时候,会被人们喜爱;离去之后,会被人们思念。您看文彦博和高定子,他们心怀慈爱仁惠,是蜀地百姓的好师长。 直到如今,那石室之中他们的塑像,还带着威严庄重,就如同刚刚塑造建立时一般。我知道这并非是伯有那样作祟的鬼魂之室,而一定是如同桐乡百姓为朱邑所立的祭祀祠堂。 蜀地百姓敬爱这两位贤能的官员,这份爱戴久远到可与千年岁月相期许。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经历了多少次如劫灰般的灾祸,一切仿佛都能被一场大火轻易吹灭。 但这石室却在岁月中依然挺拔,稳固得如同支撑起大山的四角一样。它就像一个与邻居友好相处的好人家,怎会任由那些恶少窥探呢。 祠堂前有两棵古老的柏树,外面的枝干粗壮,里面也不会枯萎。可千万别产生去砍伐它们的想法,恐怕这是神明特意留存下来的。 可惜啊,在那墙壁之间,还画着头戴高冠、佩剑拄着脸颊的人像。这些人像就如同那些心怀不平之气的烈士,他们的气概就如同那记载淮西平叛功绩的《淮西碑》一样,依然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浩然正气。
关于作者
宋代李石

李石:(1180-?) 字知几,号方舟,资阳石 (今四川资中北) 人。绍兴二十一年 (1151) 进士乙科,成都户椽。历官都官员外郎、成都路转运判官。淳熙二年 (1175) 放罢。有《方舟集》、《方舟诗馀》。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