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冯济远惠端砚

学道本屡空,所积岂为贫。 我生无长物,有辄恐累身。 挟块公子伯,陶土帝者仁。 可惜水玉姿,下与瓦砾亲。 吾子泮林旧,文采含青春。 江湖挹余波,谓此席上珍。 方正自温润,玉德如其人。 潦倒竟何用,厚德山岳均。 愧非笔札才,不堪演丝纶。 三召已三逐,琬琰甘猥尘。 抆拭置前列,濯以天汉津。 斯文傥未丧,六经要铺陈。 大易伏羲祖,春秋丘明臣。 琢磨三益友,几案增日新。 定非注虫鱼,与世书凤麟。

译文:

追求学问和道的真谛,本应是内心常处虚空、无所执着的状态,积累知识也并非是为了摆脱贫困。 我这一生没有多余的财物,一旦拥有什么,就担心会成为自身的拖累。那些富贵公子们,可能像抱着石头一样珍视财富;而帝王的仁慈,就如同用陶土制作器物一样广施恩惠。 这端砚有着像水玉般美好的姿态,却和普通的瓦砾混在一起,实在可惜。 你是在泮林求学的旧友,文采焕发如青春的朝气。你的学识就像江湖的波澜,我觉得这端砚就如同你席上的珍宝。 这端砚方正又温润,它所蕴含的如玉般的品德就和你这个人一样。我潦倒无用,而你品德厚重如山岳。 我惭愧自己并非擅长笔墨文辞之人,不能胜任撰写重要文书的工作。我多次被征召,又多次被驱逐,即便有美好的才能,也甘愿被埋没。 我擦拭这端砚,把它放在显眼的位置,用天河之水来清洗它。如果斯文之道还未消亡,那六经的道理就需要铺陈宣扬。 《易经》以伏羲为始祖,《春秋》有左丘明为阐释者。这端砚就像是能帮助我提升的益友,能让我的案头增添新的气象。 我用它书写,一定不会只做注解虫鱼那样琐碎的事,而是要为世间书写如凤凰麒麟般珍贵的文章。
关于作者
宋代李石

李石:(1180-?) 字知几,号方舟,资阳石 (今四川资中北) 人。绍兴二十一年 (1151) 进士乙科,成都户椽。历官都官员外郎、成都路转运判官。淳熙二年 (1175) 放罢。有《方舟集》、《方舟诗馀》。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