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何曾万钱不下筯,一食淋漓污刀俎。 又不见王济春醪人抱瓮,盈缶蒸豚渍人乳。 百年光景电画水,口腹何须事如许。 夫君景德公侯家,鸣钟列鼎相矜夸。 奈何乌帽嵌岩底,栽松艺菊餐烟霞。 年来删薙到口腹,不待闻韶便忘肉。 前身知是永禅师,想似当年房相国。 庖厨渐远世缘轻,定水泓澄久更明。 蒲团好究风幡句,率陀未是公归处。 一日还家不移步,方信今吾了非故。 作诗相贺杂苦语,爱人以德吾非据。
边公明尽屏荤茹因成古风约叔度良佐周翰同赋公明学佛而不专意性理故及之
译文:
你看啊,何曾一顿饭要花上万钱,可他却挑挑拣拣,筷子都难以下去,吃东西时汤汁淋漓,弄脏了刀和砧板。再瞧瞧王济,他用春天酿造的美酒,让人抱着酒瓮,那蒸熟的小猪,是用乳汁浸泡着。
人这一辈子,就像闪电划过水面,转瞬即逝,哪里需要在吃喝这些口腹之欲上花费这么多心思呢?
您出身于景德年间的公侯世家,过去吃饭时鸣钟列鼎,相互炫耀排场。可如今却隐居在山势险峻的地方,头戴乌帽,栽松种菊,与烟霞为伴,过着超凡脱俗的生活。
近年来,您连口腹之欲都极力克制,还没等听到《韶》乐,就已经忘记了肉的滋味。我猜想您前世大概是永禅师,也有点像当年的房相国。
您让厨房离自己越来越远,尘世的缘分也渐渐变轻,内心就像平静的湖水,时间越久越澄澈明亮。您坐在蒲团上,好好探究“风幡”之类的佛理吧,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可还不是您最终的归宿。
如果有一天您能在家中就达到心境的转变,无需挪动脚步,那时候就会真正明白现在的我早已不是过去的我了。
我写下这首诗祝贺您,里面也夹杂着一些“苦口婆心”的话,其实我也没什么资格以高尚的品德来劝勉您,只是出于一片关爱之情罢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