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衡专美有商初,谁氏仿佛前规橅。 汉末诸君愤城狐,外召绍卓为韩卢。 毒流三辅被京都,𫓧锧至乃诛无须。 纷纭少定泪坞诛,诸君自名谷与孤。 海内各各援鼓桴,才如粟毛争驰驱。 孔明高卧南阳庐,视之过前初若无。 三顾幡然去枌榆,实类有莘彼丈夫。 玄德没地存孤雏,昏暗仅比曹丕奴。 扶之立国西南区,君臣内外靡咨吁。 兹事可直桐宫居,孔明乃古阿衡徒。 何人欲并齐夷吾,是将鱼目方璠玙。 九原可作谁归与,呜呼斯人真起予。
孔明
译文:
在商朝初期,伊尹(阿衡)辅佐商汤成就大业,美名独传于世,后世有谁能大致效仿他从前的规范和模式呢?
东汉末年,诸位大臣愤恨那些如城中狐狸般盘踞朝廷的宦官势力,于是向外召来袁绍、董卓这些如猛犬(韩卢)般的军阀。结果董卓之乱使得祸害的毒流遍布三辅地区,进而波及京都。杀戮惨烈,甚至连没有胡须的人都可能被当作宦官诛杀。
后来混乱局面稍微安定一些,董卓在郿坞被诛杀,而那些大臣们各自标榜自己是如管仲、鲍叔牙一样的贤能之士,实则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
天下各地纷纷举起战鼓,有才能的人像粟米上的细毛一样众多,都在争着追逐功名、四处奔走。
而诸葛亮却高卧在南阳的草庐之中,看待这些纷争就如同过往云烟,起初根本不在意。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于是毅然离开故乡,这和当年伊尹从有莘氏之地出来辅佐商汤十分相似。
刘备去世后,留下年幼的刘禅,刘禅昏庸暗弱,仅仅能和曹丕的奴仆相提并论。
诸葛亮扶持刘禅在西南地区建立蜀汉政权,君臣上下、朝廷内外都没有过多的叹息和怨言。
这件事完全可以和伊尹把太甲安置在桐宫并辅佐其改过自新相媲美,诸葛亮就是古代伊尹那样的人物。
竟然有人想把诸葛亮和管仲相提并论,这简直是把鱼目当作美玉。
如果能让古人复生,诸葛亮会和谁志同道合呢?唉,这个人真是能启发我的心智啊!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