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丱须知 父子篇

太易本空空,空中有太极。 太极判二仪,万物斯生植。 天地为父母,万物为子息。 人居万物群,最曰具灵识。 两家各生子,匪媒其可得。 合礼成夫妻,相共孕英特。 方当姙娠初,疾呕不纳食。 妻既日呻吟,夫亦日忧恻。 辛勤弥十月,存亡未可测。 暨及震夙时,痛楚千万亿。 稍或失调护,沦胥在顷刻。 幸尔见婴儿,欢色动颜色。 乳哺更携持,几年先用力。 母实钟爱怜,父亦思诲饬。 资禀尚凡庸,视之如岐嶷。 骄慢不率教,巧计为藏匿。 一语或中理,夸扬其肯默。 葆养觊成人,庶几供子职。 提孩知爱亲,此情何可抑。 冬温而夏凊,未足酬其德。 昏定而晨省,未足酬其德。 三牲滋美味,未足酬其德。 四序纫华衣,未足酬其德。 竭身至老死,未足酬其德。 碎身如糜粉,未足酬其德。 男仕女有行,其常在亲侧。 悠然父母心,相望长相忆。 问讯与馈遗,来往当如织。 口体所供奉,无问一钱直。 亲苟未沾尝,享之宁敢即。 其有不安节,归省恨不亟。 毋分嫡与继,存心何间忒。 虽或不我爱,其敢忘翼翼。 王祥跃冰鱼,薛包恋门阈。 驭车骞忍寒,耕田舜引慝。 于此坚至行,青史斯刊勒。 切勿使偏亲,索处萱堂北。 富贵未解忧,天伦乃物则。 不应中道废,失性甘狂惑。 呜呼霄壤间,孰有无亲国。 女子远外家,间隙成荆棘。 男子听妇言,偏爱滋货殖。 礼容故背违,言辞苦凌逼。 于义或参商,于物或吝啬。 劬劳保抱恩,总不存悃愊。 亲老力已衰,欲竞知何克。 饮泣更包羞,烦寃满胸臆。 父子情既离,万世恩之贼。 上帝实监临,天祸阴诛殛。 世事每好还,子孙必凶愎。 嗟哉宇内人,身处礼义域。 忍将君子行,轻以私意蚀。 受报方知改,岵屺嗟空陟。 生徒伍禽兽,死则堕鬼蜮。 一念能回光,悖逆顿可熄。 吾言虽鄙俚,万古为矜式。

译文:

这篇《童丱须知 父子篇》主要讲述了父子伦理道德,包含父母养育之恩以及子女应尽的孝道等内容,以下是翻译: 宇宙最初一片空无,空无之中生出了太极。太极分化为阴阳二仪,于是万物开始生长繁衍。天地就如同父母,万物就像是子女。人类生活在万物之中,被认为是最具灵性和智慧的。 男女双方各自出生成长,如果没有媒人牵线搭桥,他们就难以结合。遵循礼仪结为夫妻后,共同孕育出优秀的后代。当妻子刚刚怀孕的时候,会频繁呕吐吃不下食物。妻子整日呻吟难受,丈夫也整日忧心难过。辛辛苦苦熬过十个月,妻子和孩子的生死还难以预料。到了分娩的时候,那疼痛简直难以忍受。稍微护理不当,生命就可能在顷刻之间消逝。幸运的是迎来了婴儿的诞生,夫妻二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神色。此后要喂奶抚养、抱持呵护孩子,前几年都得辛苦付出。母亲对孩子充满了疼爱怜惜,父亲也想着教诲告诫孩子。即便孩子资质平庸,父母也会觉得他聪慧不凡。孩子骄纵傲慢不听从教导,父母还会想方设法为他藏匿过错。孩子说的话要是有一点在理,父母就会夸赞宣扬毫不吝啬。父母精心养育孩子,希望他长大成人,能够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 孩子从小就知道敬爱父母,这种情感是抑制不住的。冬天让父母温暖、夏天让父母清凉,这远远不足以报答父母的恩德;晚上为父母安置床被、早晨去问候父母,也远远不足以报答父母的恩德;用牛、羊、猪等美味佳肴供奉父母,还是远远不足以报答父母的恩德;一年四季为父母缝补华丽的衣服,依旧远远不足以报答父母的恩德;即便穷尽一生直到老死,都不足以报答父母的恩德;就算粉身碎骨,也不足以报答父母的恩德。 儿子出去做官、女儿出嫁后,也应该常常守在父母身边。父母的心总是悠悠牵挂着子女,彼此相互思念。子女要时常问候父母、赠送物品,来往要像织布的梭子一样频繁。为父母提供生活所需,不要计较花费多少钱。如果父母还没品尝过的东西,自己怎么敢先享用呢?要是父母生活不安适,子女应该赶紧回家探望。不要区分嫡母和继母,对待她们应该毫无二心。即使父母不疼爱自己,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像王祥为了母亲卧冰求鲤,薛包眷恋家门不愿离开,闵子骞为后母驾车忍受寒冷,舜在耕田时能自己反省过错。这些人坚守着至纯至孝的品行,他们的事迹被载入史册。千万不要让父母孤独地待在屋子北面。即便富贵了,如果不能让父母安心,那也违背了天伦常理。人不应该中途废弃孝道,失去本性而陷入疯狂迷惑之中。 唉!在这天地之间,哪有没有父母亲情的国家呢?女子出嫁后疏远娘家,就会使亲情出现隔阂如同荆棘丛生。男子听信妻子的话,偏爱财物,违背礼仪,言辞凌辱逼迫父母。在道义上与父母不合,对待财物又十分吝啬。父母辛辛苦苦养育的恩情,完全不放在心里。父母年老体衰,即便想和子女理论又怎能做到呢?只能暗自哭泣、忍受羞辱,心中满是烦恼和冤屈。父子之间的亲情一旦分离,就成了万世恩情的破坏者。上天实际上在监视着这一切,会降下灾祸暗中惩罚这样的人。世事往往会有报应,这样的人子孙也必定凶狠刚愎。 可叹天下的人们,生活在礼义之邦。怎么忍心将君子的德行,轻易地被私心侵蚀呢?等到受到报应才知道悔改,那时再去登山望父母就只能徒然叹息了。活着的时候和禽兽为伍,死后就会堕入鬼域。只要心中有一念能够醒悟,悖逆不孝的行为就能立刻停止。我这些话虽然粗俗,但可以作为万古不变的准则。
关于作者
宋代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