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昙师以某焚三代赠黄所示长句

霁天破晓严清霜,宿具赠帛罗豆觞。 旌旗蔽野气轩昂,夹岸更复飞舟航。 金炉细𦶟百和香,绛笼然蜡影交光。 问予何事出柴桑,为指白云山中央。 岩岩双表鹤翅张,松楸霭霭摩青苍。 渐登幽域至飨堂,向来百物陈满床。 锦囊纶诰列前行,奠酌器皿皆琳琅。 祝言小子心不遑,几年恤典箧笥藏。 抵今方获燔赠黄,觊灵来兮染指尝。 潜德既拜天褒扬,后嗣感激两泪滂。 帝恩欲报方思量,忽睹健句如栢梁。 葩华盈轴艳春阳,建安七子谁可当。 何止李杜万丈长。 再四披阅予敢忘,同来亲宾皆在旁。 共诧粲可能文章,其中一客起鸣吭。 众骇何为色不康,未甘释子侵予疆。

译文:

天气放晴的早晨,寒霜凛冽。早就准备好了赠送的布帛,还摆上了酒食。 田野间旌旗招展,队伍士气轩昂,河两岸还有飞快行驶的船只。 金色的香炉里细细地焚烧着百和香,红色灯笼里的蜡烛燃烧,光影交错。 有人问我为何从柴桑出来,我指向白云缭绕的山中央。 那高耸的两座碑像仙鹤展翅一样,松树和楸树郁郁葱葱,直插青天。 慢慢登上幽静之地来到飨堂,之前准备的各种物品摆满了床。 锦囊中装着皇帝的诏书排在前面,祭奠用的器皿都像美玉一样珍贵。 我祷告说自己心里慌乱不安,多年来朝廷的抚恤典文一直藏在箱子里。 到如今才能够焚烧这赠黄(可能是某种祭祀用品),希望神灵能来享用祭品。 祖先的美德得到了上天的褒扬,后代子孙感激得泪水滂沱。 正思量着如何报答皇帝的恩情,忽然看到了如同《柏梁台诗》般绝妙的诗句。 满纸的诗文如春花般艳丽,建安七子又有谁能与之相比呢? 何止是能与李白、杜甫的大作相媲美啊。 我反复阅读,怎敢忘记这些好诗。一同前来的亲朋好友都在旁边。 大家都惊叹这诗写得文采斐然,其中有一位客人站起身大声发言。 众人都很惊讶,不明白他为何脸色不好,他是不甘心出家人抢占了自己的“领地”(在作诗方面的优势)。
关于作者
宋代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