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依前韵

混沌既开辟,溥博分渊泉。 其中具明眼,来往类跳圆。 惟有诗工夫,可探造化先。 研摩到极致,换骨如得仙。 上以美教化,下以明性天。 元白愧重浊,鲍谢羞轻便。 佩剑虽相笑,沈迷乃同船。 未登风雅域,为问何因缘。 无非警策句,各在诗一偏。 我欲窥其奥,晏食宵不眠。 观舞悟深旨,曾不及张颠。 清新乏奇妙,局束犹拘联。 习气未能断,为之乎犹贤。 写出多瑕疵,未免拙慈愆。 公诗百篇内,浩然志帅全。 愈出力愈促,即之俱自然。 熟读已成诵,宁待三绝编。 如澡银潢水,尘氛俱尽湔。 敬当珍此赐,墨迹令常鲜。 更许示余帙,泚笔吾须传。

译文:

自从混沌的宇宙被开辟以来,广阔的天地间分出了深渊和清泉。在这世间,有明慧洞察力的人,他们在天地间往来就像跳动的圆球一样活跃。 只有诗歌创作的功夫,能够在探寻自然和造化的奥秘上领先一步。如果对诗歌的研究和琢磨达到了极致,就如同修炼换骨之术而成为仙人一般。诗歌,往大了说能够起到美好的教化作用,往小了说可以让人明白自己的本性和天命。 元稹和白居易的诗难免显得厚重浊腻,鲍照和谢灵运的诗也因过于轻巧而让人感到羞愧。那些轻视诗歌的人虽然会相互嘲笑,但其实他们都在沉沦的同一条船上。如果还没有踏入风雅的领域,那就要问问是什么原因了。其实不过是缺少能警醒人的妙句,而且这些妙处往往只存在于诗歌的某一个方面。 我想要窥探诗歌的奥秘,为此吃饭都顾不上,夜晚也难以入眠。我像张旭观舞领悟书法真谛那样去探寻诗歌的深意,却始终比不上他的领悟程度。我的诗既没有清新奇妙的意境,还受到诸多拘束,就像被捆绑在一起一样。虽然诗歌创作的习气还没能完全断绝,但去做总比不做好。 我写出来的诗有很多瑕疵,难免会因为拙劣而犯下过错。而您的诗在百篇之中,浩然正气统领全篇。越是深入品读,越觉得它自然天成,毫无刻意雕琢之感。我反复熟读,早已能够背诵下来,哪里还需要像孔子读《易经》那样反复翻阅使编绳断了多次呢。 读您的诗就像用天河之水沐浴,身上的尘世污浊都被清洗干净了。我一定会珍惜您赐予我的这些诗作,让您的墨迹始终保持鲜亮。希望您还能让我看您的其他作品,我一定会提起笔来好好传播它们。
关于作者
宋代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