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锡宴澄碧殿诗

季秋中澣日,淳熙隆四禩。 朝回揽辔间,中使俄传旨。 少须日转申,宣名陪宴喜。 预令扫玉堂,深夜备栖止。 悚惧跪承命,走驺亟穿市。 绛阙耸皇居,非烟常靡靡。 入自东华门,熊罴森爪士。 诏许乘肩舆,安徐无跛倚。 复古距选德,相望几数里。 修廓接云汉,岧嶤灿珠蕊。 中途敞金扉,恍若蓬壶里。 群山拥苍壁,四顾环弱水。 山既日夕佳,水亦湛无滓。 冰帘映绮疏,琼殿中央峙。 澄碧曜宸奎,神龙争守视。 舞蹈上丹墀,天威不违咫。 奉觞祈万寿,时蒙一启齿。 余波丐鼠腹,酒行不知几。 徘徊下瑶席,缓步烦玉趾。 从游至清激,锡坐谈名理。 泉声韵瑟琴,一洗筝笛耳。 皇云万几暇,观书每来此。 论道及帝王,直欲齐其轨。 尧舜禹汤文,前身无乃是。 臣言匪献谀,道实由心起。 既然明是心,要在力行尔。 登桥釂余罍,饮兴未容已。 金莲引双烛,再拜离阶戺。 玉音宠谕臣,此会宜有纪。 归涂感恩荣,占写忘骫骳。

译文:

这首诗记录了作者参加宴会的经历,下面是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淳熙四年九月中旬的那一天,退朝之后我正牵着马缰绳缓缓而行,这时宫中的使者突然传达了皇帝的旨意。说等太阳转到申时左右,就宣我进宫陪皇帝宴饮作乐。还预先让人打扫好翰林院的馆舍,以备我深夜住宿。 我惶恐地跪着接受了命令,赶忙让骑马的随从快速穿过街市。皇宫的宫殿巍峨耸立,祥瑞的彩云常常缭绕不散。我从东华门进入宫中,看到如熊罴般威武的卫士排列得整整齐齐。皇帝下诏允许我乘坐肩舆,我安稳从容地坐在上面,不敢有丝毫歪斜。 从复古殿到选德殿,相隔有数里之遥。长长的走廊高耸入云,殿宇辉煌灿烂如同缀满了珍珠花蕊。中途打开一扇金色的大门,恍惚间仿佛进入了蓬莱仙岛。四周群山如青色的屏障环绕,仿佛被弱水包围。山峦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秀丽,湖水也清澈得没有一点杂质。 冰一样透明的帘子映照在雕花的窗户上,华丽的宫殿矗立在中央。“澄碧”二字是皇帝御笔亲书,光彩夺目,仿佛有神龙在守护。我恭敬地小步快走上殿前的台阶,向皇帝行大礼,感觉皇帝的威严就在咫尺之间。我捧着酒杯为皇帝祈求万寿无疆,不时能看到皇帝露出微笑。 皇帝还恩赐我尽情饮酒,我也不知道喝了多少杯。我小心翼翼地离开华丽的宴席,轻移脚步。皇帝带着我游览到清澈的泉水边,还赐我坐下一起谈论高深的道理。泉水流动的声音就像琴瑟弹奏的韵律,让我这听惯了世俗筝笛之音的耳朵为之一清。 皇帝说在处理繁多政务的闲暇之余,常常来这里读书。我们谈论帝王之道,皇帝的志向是要与古代贤明君主并驾齐驱。尧舜禹汤文王这些贤君,难道皇帝的前世就是他们吗?我这样说并非是阿谀奉承,实在是觉得皇帝的治国理念发自内心。既然已经明确了正确的理念,关键就在于努力去实践了。 走过桥后,我将剩余的酒一饮而尽,饮酒的兴致还没有消退。此时,两盏金莲形状的烛灯为我引路,我再次拜别了宫殿的台阶。皇帝亲切地叮嘱我,这次宴会应该记录下来。 在返回的路上,我心中满是感恩和荣耀,于是提笔写诗,顾不得文辞是否拙劣了。
关于作者
宋代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