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沈泽夫逍遥歌

在昔蒙庄有至言,万物逍遥天地间。 大鹏斥鷃异禀赋,随性奚假人防闲。 怒飞未觉宇宙隘,决起那知世界宽。 洪纤有量莫相越,智巧不用常优闲。 默观万化尽如许,脱悟此理行非艰。 但当涵养取深造,工夫祇在澄心源。 心源澄寂固能应,视彼所寓皆居安。 佳哉蒙庄岂诞妄,所得实自吾孔颜。 远则兼善非附势,穷而独处非左计。 陋巷箪瓢依圣师,何殊禹稷游平世。 修仙欲生成大幻,佞佛欲死是干慧。 死生之说本同归,原始当求一言契。 了知吾道出世间,学渚深流不思济。 遂令前辈薄后人,直谓轲死真无继。 此生造化曷可轻,勿为名利思营营。 吹嘘呼吸勤吐纳,导引致寿先熊经。 后枯正藉一溉力,且使既老身康宁。 向上更须观一著,一之所起犹未形。 从渠海岱自更貌,何止一阅三千龄。 守一还期守真一,真一诚通能事毕。 吾之所取进乎技,解牛中得养生术。

译文:

过去庄子有非常精妙的言论,说万物在天地之间都能逍遥自在。 大鹏和斥鷃有着不同的天赋禀性,只要能顺应各自的本性,又哪里需要别人来防范和约束呢。 大鹏奋力高飞,不会觉得宇宙狭小;斥鷃一下子跃起,哪里知道世界的宽广。 大小事物都有其自身的限度,不要相互超越,不使用机巧之心就能常常悠闲自在。 默默地观察万物的变化,其实都是这样的道理,一旦领悟了这个道理,践行起来也并不困难。 只应当用心涵养自身,达到高深的境界,功夫其实就在于澄清内心的本源。 内心清澈寂静,自然就能应对外界的一切,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安然自得。 庄子说得真好啊,他的观点并非荒诞虚妄,他所获得的智慧其实和我们儒家的孔子、颜回是相通的。 得志时能兼济天下,并非是趋炎附势;穷困时独善其身,也不是不恰当的打算。 颜回住在简陋的小巷,用箪吃饭、用瓢喝水,追随圣人孔子,这和大禹、后稷在太平盛世有所作为又有什么不同呢。 想要通过修仙来获得长生,这不过是一场大幻梦;痴迷于佛教,想通过求死来解脱,这只是一种空泛的智慧。 生死的道理其实是相同的,探究其根源,应该寻求一个契合的理念。 要明白我们所追求的大道超越了世俗,那些追求学问却只停留在表面,不想深入践行的人实在不可取。 这就使得前辈们看轻后人,甚至说孟子死后就真的没有人能继承道统了。 此生是造化的恩赐,不可轻视,不要为了名利而整日忙碌钻营。 可以像道家那样勤做呼吸吐纳的功夫,像熊攀树一样做导引之术来延年益寿。 就像快要枯萎的植物,只需一点灌溉之力就能复苏,让自己年老之后身体康健安宁。 更进一步还需要有更高的领悟,“一”产生的时候是无形的。 任凭山海变换容貌,何止能经历三千岁的时光呢。 守住“一”,更要守住真正的“一”,真正的“一”一旦贯通,所有的事情也就圆满了。 我所追求的已经超越了技艺层面,就像庖丁解牛一样,从中领悟到了养生的真谛。
关于作者
宋代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