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题王右丞冬山书屋图

壁间飒飒松涛起,□□□□□氷冽。 呼灯始见王右丞,毫毛矜贵逞奇杰。 挥洒冬山书屋图,岩壑幽櫺坐高哲。 数笔萧瑟天貌寒,不尽枯枝不尽雪。 高崕崛曲形凄肃,驱禽逐兽但松竹。 傍有一水白于峰,千顷奔茫日难昱。 绢外似觉风惨激,大江尽断船相逐。 室中之人淡如菊,长年手携一卷读。 窗外苍虬恣飞瀑,欲夺造化齐冷燠。 天下无几焦孝然,当世宁更有梅福。 苦吟抱膝此何人,乃肯萧条立炼谷。 古今书画技总微,贵有嵚崎生眼目。 我闻孙登居北山,隆冬披发以自覆。 又闻昔贤暑重裘,六月御车鄙王侯。 二公气岸皆千里,朗月白霜胸际浮。 名士逆天天不怒,冬景能暖夏能秋。 千载斯人不可致,我于画间得其意。 揆向高飚远远至,笔光墨汁俱吐弃。 但悬此幅清吾心,千岩炎伏曦景炽,布褐推车我不避。

译文:

墙壁间仿佛飒飒地响起了松涛声,那感觉冰冷凛冽(原诗此处有缺失暂无法准确翻译完整句子)。我赶紧招呼人点灯,这才看清是王右丞的画作。画上的每一笔都显得矜贵不凡,尽显奇绝杰出之态。 王右丞挥毫泼墨创作了这幅冬山书屋图,画中有幽深的岩壑和精美的窗棂,仿佛有高雅的贤哲正坐在其中。寥寥数笔就勾勒出萧瑟的景象,尽显冬日的寒冷,画中那数不尽的枯枝和皑皑白雪跃然纸上。 高耸的山崖曲折奇崛,形态显得凄凉肃穆,画面中驱赶禽兽的只有那苍松翠竹。旁边有一汪水比山峰还要洁白,千顷水面奔腾浩渺,连太阳的光芒都难以照透。 看着画绢之外,似乎都能感觉到寒风凄惨凛冽,连大江都仿佛被阻断了,江面上船只相互追逐。 画中屋子里面的人,气质淡雅如菊花一般,常年手里拿着一卷书静静地阅读。 窗外苍劲如虬龙般的树枝下,瀑布肆意飞泻,这画作仿佛想要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相媲美,能调节冷热一般。 天下像焦孝然这样的人已经没几个了,当世难道还会有像梅福那样的贤士吗?在画中苦吟抱膝的这个人是谁呢?他竟然甘愿在这寂寥之地坚守。 古往今来,书画技艺总归是细微末节的东西,可贵的是要有那种奇特不凡的气韵能让人眼前一亮。 我听说孙登居住在北山,隆冬时节披散着头发把自己包裹起来。又听说从前有贤士在盛夏时节还穿着厚重的皮衣,六月里驾车还鄙视王侯。 这两位贤公的气概都极为豪迈,如朗月白霜般高洁的气质在他们胸间流淌。 这些名士违背常理,上天却并不发怒,他们仿佛能让冬日的景致带来温暖,让夏日变得如同秋天一般凉爽。 千年以来,这样的人已经难以见到了,我却能在这幅画中体会到他们的意境。 迎着那高远的疾风,我甚至想把笔光墨汁都抛弃。 只把这幅画悬挂起来,让它净化我的心灵。哪怕千岩之间酷热难耐,阳光炽热,我穿着粗布衣服推着车也不会躲避。
关于作者
宋代郑樵

郑樵(一一○四~一一六二),字渔仲,号溪西遗民,莆田(今属福建)人。居夹漈山,学者称夹漈先生。高宗绍兴间多次献书,二十八年(一一五八),授右迪功郎、礼兵二部架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九)。寻改监潭州南岳庙。给札归钞所著《通志》。三十一年,《通志》成,授枢密院编修,兼摄检详诸房文字(同上书卷一九三)。次年病卒,年五十九(宋周必大《辛巳亲征录》)。著述繁富,所著《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并称三通,在史学界有极大影响,此外尚有《尔雅注》、《夹漈遗稿》等。《宋史》卷四三六有传。 郑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夹漈遗稿》为底本。校以清初钞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刊《函海》本(简称函海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