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单监簿

贤哉洛城翁,尘甑每贷粟。 饥来睨书案,臭味清可掬。 独抱古遗经,凛凛一川玉。 唯知耕宽闲,未暇井衍沃。 萧然跨𫘧駬,破漏数间屋。 谏议真可人,著意向幽独。 赠之三百月,鼌采照鲸目。 闭门予自煎,飒爽对修竹。 先生如玉川,诗书实其腹。 顾我亦何幸,此客良不俗。 新篇忽入手,阔蹑李杜躅。 华衮褒虽荣,溢美论非笃。 何时玉壶山,复得从所欲。 三碗浇枯肠,勿赋饭不足。

译文:

洛城有位贤德的老翁,家中炊具蒙尘常常要向人借贷粮食。饥饿的时候他只是斜眼看看书案,那股清正的气质让人感觉可以捧取。 他独自抱着古代遗留下来的经典,气质凛然如同那满川的美玉。只知道在闲暇中钻研学问,没功夫去经营肥沃的田地。 他生活萧然,骑着骏马般的志向,却只有几间破败漏雨的屋子。谏议大人真是心地善良的人,特意关心这独居的贤士。 赠给贤士三百文钱,那钱币的光泽能照亮鲸鱼的眼睛。我闭门独自煎熬,对着挺拔的修竹,心中飒爽。 先生就像玉川子一样,满腹诗书。我是多么幸运啊,能结识这样不俗的客人。 忽然得到先生新写的诗篇,其气势仿佛大步追随李白、杜甫的足迹。虽然您像用华贵的礼服来褒奖我,但过度赞美并不实在。 什么时候能在玉壶山,再次随心所欲地相聚。一起喝上三碗茶,滋润那枯肠,不要再像过去那样感慨饭食不足了。
关于作者
宋代胡铨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登进士第。初授抚州军事判官,他招募乡丁,助官军捍御金军。后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主和,胡铨抗疏力斥,乞斩秦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声振朝野。但遭除名,编管昭州,移谪吉阳军。秦桧死后,内移衡州。宋孝宗即位,复任奉议郎,知饶州。历国史院编修官、兵部侍郎,晚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