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与钟鼎,各了一世缘。 千年眉山翁,生气犹凛然。 菟裘视阳羡,卖劒将老焉。 此志空泉扃,禾黍荒故园。 尚余种橘帖,会有异世贤。 西清广川公,文翰鬰双全。 新篇来西枢,句句清可弦。 廊庙须公归,宁容一壑专。 九重最深眷,每转从谏圜。 绝唱今寡和,惜哉坡已仙。 回视楚臣些,并驰争孰先。 况复黄绢碑,光耀荆溪边。 此亭会不磨,名与两公传。 几株罗潇湘,便觉饶风烟。 不比濯锦江,桤木须三年。 行矣凉飚起,霜满千崖巅。 香雾喷四坐,满引杯垂莲。
和何枢密题楚颂亭韵
译文:
隐居山林与在朝廷为官,各自都了结了一生的缘分。那千年之前的眉山苏轼先生,他的英气和精神至今依然让人敬畏。
苏轼曾把阳羡当作自己养老的地方,想着放下仕途之剑在此安度晚年。可这一志向最终只能随着他被葬入黄泉而落空,曾经的居所如今长满了禾黍,一片荒芜。
不过他还留下了种橘的字帖,想必会有后世贤才懂得其中深意。西清的广川公,文学和书法都十分出众。
他从西枢寄来了新的诗篇,每一句都清新美妙,如同可以入乐弹奏的弦音。朝廷正需要广川公回去效力,怎能让他只专注于隐居山林呢。
皇帝对他极为眷顾,常常听从他的谏言。如今他这绝妙的诗篇很少有人能与之唱和,可惜啊,苏轼已经仙逝。
回头再看屈原所作的《招魂》等篇章,和广川公的诗相比,谁能更胜一筹还很难说。更何况还有如“黄绢碑”一般绝妙的作品,在荆溪边上闪耀着光芒。
楚颂亭一定会长久留存,它的名声会和苏轼、广川公一同流传下去。亭边几株橘树就如同生长在潇湘之地,让人感觉充满了风致和烟霞之美。
这可比不上成都的濯锦江畔,那里种桤木还需要等上三年才有景致。
不久之后秋风就会吹起,寒霜将会布满千座山崖的顶端。橘树的香气如雾般弥漫在四周,大家尽情举杯,杯中酒满得快要垂落如莲花。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