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日过王村几到岸遇和中袭明舟回相拉宿于陈氏庵中蚊甚盛达旦不能寝

畏暑肩暂息,初凉戒我行。 王村去城市,捷帆片时程。 到岸才咫尺,两君笑相迎。 回棹不自由,剧谈底里倾。 却泊红莲渚,支筇叩禅扃。 阛阓未有此,一见心眼清。 日暮山萧然,风来竹有声。 危亭仍解衣,坐久太清生。 携枕共席地,醉言强作醒。 蚊声喧不寐,谈余已窗明。 他乡各蓬转,易散难合并。 共居虽一溪,相望南北城。 胜处偶同践,轻去宁无情。 慇懃拂素壁,留诗当题名。

译文:

我原本怕热,想要暂且歇一歇,刚有了一丝凉意便准备出发前行。王村离城市不算远,扬起轻快的船帆,一会儿就能到达。 眼看就要靠岸了,才离岸边咫尺之遥,这时和中、袭明两位朋友笑着出来迎接我。他们拉着我掉转船头,我身不由己,只能随他们去。我们畅快地交谈,把心底的话都倒了出来。 之后我们把船停靠在红莲盛开的小洲边,拄着竹杖去敲响了寺庙的门。这寺庙可比那热闹的集市好多了,一进去就让人心神清爽。 傍晚时分,山间一片寂静,清风吹过,竹子沙沙作响。我们在高高的亭子中解开衣衫,坐了很久,只觉周围一片澄澈空明。 我们带着枕头,一起席地而卧,明明都带着醉意,却还硬要装作清醒地说着话。蚊子嗡嗡叫个不停,吵得人根本睡不着,一番畅谈之后,窗外已经泛起了亮光。 我们在他乡都如蓬草般四处漂泊,相聚容易分离难。虽然都住在同一条溪边,却分别住在南北两座城中。偶然能一同来到这美景之地,要是轻易离开,怎能没有一丝留恋之情呢? 我们怀着诚挚的心意,轻轻拂去素壁上的灰尘,留下诗篇,就当作是来此一游的题名纪念吧。
关于作者
宋代仲并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