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建射虎行

我读射虎行,感概兴长叹。 官羌射虎得虎难,山下远立常空还。 惜留猛虎著山里,射杀顾恐终身闲。 有如边将图偷安,遵养时赋容其奸。 翻愁努力尽高鸟,良弓挂壁无由弯。 君不见刘巨容高千里,留贼自资媒富贵,恐贼尽诛身不利。 坐令屈律裹头人,横暴九州狂螫噬。 嗟嗟忠臣心不移,受刀摩颈甘如饴。 纷纷血刃勇不顾,一死未谢君王知。 官军壮志吞蛮夷,匈奴不灭宁家为。 相公誓欲平淮西,慨言贼在归无期。 霍公裴公今已矣,我吟射虎徒歔欷。

译文:

我阅读王建所作的《射虎行》,心中感慨万千,不禁长叹起来。 官府招募的羌人猎手去射虎,想要捕获老虎十分困难,他们常常在山下远远站立观望,最后空手而归。他们故意把猛虎留在山里,害怕射杀了老虎之后自己终身都要赋闲无事。这就如同那些边防将领只图偷安,姑息养奸,任由坏人作恶。他们反而担心把所有的敌人都消灭干净,就像把高空中的飞鸟射尽,良弓就只能挂在墙壁上,自己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 你难道没看到刘巨容和高千里吗?他们故意放走贼寇,以此为自己谋取富贵,害怕把贼寇全部诛灭后对自己不利。结果使得那些裹着头巾的贼人,在九州大地横行暴虐,像毒蜂一样疯狂地噬咬百姓。 唉,那些忠臣们忠心耿耿,意志坚定。即便遭受刀割脖颈之刑,也甘之如饴。他们纷纷浴血奋战,奋勇不顾生死,可即便付出生命,也未必能得到君王的理解和赏识。 官军们壮志满怀,一心想要吞并那些侵扰边境的蛮夷,他们抱着“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的决心。宰相大人发誓要平定淮西的叛乱,慷慨陈词,说只要贼寇还在,自己就绝不回家。 像霍光、裴度这样的贤能之人如今都已经不在了,我吟诵着《射虎行》,只能徒然地叹息抽泣。
关于作者
宋代范浚

范浚(一一○二~一一五○),字茂明,兰谿(今属浙江)人。学者称香溪先生。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举贤良方正,不起,闭门讲学。朱熹以浚所撰《心箴》全载入《孟子集注》,由是知名。二十年卒,年四十九。遗文由其姪端臣编为《香溪先生文集》二十二卷。事见本集吴师道后序、明童品《香溪先生传》。 范浚诗,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万历十三年刊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