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詹温之弹琴歌

鸣琴艺精非小道,可惜温之今已老。 玲琅一鼓万象春,铁面霜髯不枯槁。 自言寡知音,求我为作歌。 号宫韵角可听不可状,锦肠绣舌空吟哦。 吾意其一气之浊清,两曜之晦明。 山河之结融,雷霆风雨之震惊。 包罗具七弦,开阖造化由人心。 又疑夫尧禹之躬行,丘轲之立言。 瞿聃之同归,百家诸子之纷然。 更历千万古,此意不灭丝桐间。 涤除浮虑清,荡摩愁襟开。 琴之气象广莫有如此,欲媚俗耳知难哉。 寒缸烧涸夜向阑,罢琴归矣我欲眠。 梦跨冰轮出瑶海,一笑碌碌瀛洲仙。

译文:

弹奏古琴技艺精湛,这可并非微不足道的小技艺,只可惜詹温之如今已经年迈。 他轻轻拨动琴弦,那如珠玉般清脆的乐声一响,仿佛让世间万物都迎来了春天,他那铁一般坚毅的面容、霜雪般的胡须,在乐声中也显得精神矍铄,毫无老态。 他自己说很少遇到真正懂他琴音的人,所以请求我为他写一首琴歌。 那琴音中宫音、角音相互配合,美妙动听却难以用言语描绘,就算我有锦绣般的才情、能言善辩的口才,此刻也只能空自吟诵。 我觉得那琴音里,仿佛蕴含着天地间阴阳二气的清浊变化,日月的明暗交替。 有着山河的融合汇聚,还有雷霆风雨的震撼轰鸣。 这一切都被包罗在七根琴弦之中,琴音的开合变化,就如同造化万物一般,全由弹奏者的心意所决定。 我又怀疑这琴音里,有着尧帝、大禹身体力行的治国之道,孔子、孟子著书立说的思想精华。 有着释迦牟尼和老子殊途同归的哲理,以及百家诸子纷繁复杂的学说。 历经千秋万代,这些深远的意蕴都没有在琴音中消失。 听着这琴音,能让人涤荡掉心中的浮躁忧虑,心情变得清澈平静,能让忧愁烦闷的胸怀豁然开朗。 琴音所营造出的气象竟是如此广阔,想要用它去迎合那些世俗的耳朵,让不懂琴音的人欣赏,那实在是太难了。 寒冷的灯油耗尽,夜已经快要过去,他弹完琴准备回去了,我也困得想要睡觉。 睡梦中,我仿佛骑着月亮飞出了如美玉般的大海,对着那些碌碌无为的瀛洲仙人微微一笑。
关于作者
宋代刘子翚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