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境忧患集,坐受衰病侵。 山林成独往,樽酒惟孤斟。 万事信已矣,灭迹栖苍岑。 对镜未免愁,寒云生岳阴。 斯时琼瑶赠,无以报兼金。 酬之病桐诗,叹息成永吟。 风霜入枯枝,蝼蚁穿病心。 艳艳上林树,已朽难寄林。 幽人识爨下,取作绿绮琴。 拂拭延妙声,泠泠朱丝绳。 淳风散已久,世伪多洼淫。 一弄清风还,三古尽可寻。 自然俯仰中,山水见高深。 同心齐取舍,何叹异古今。 永真遇□赏,江海有知音。
蒙蔡藏用惠古风一轴叹仰不足辄赋病桐书为谢戚深而词哀耳
译文:
人到了晚年,忧患纷纷聚集而来,只能无奈地承受衰老和疾病的侵袭。我时常独自前往山林,只能一个人孤独地举杯饮酒。我心里明白,世间万事都已过去,便打算隐居到那苍茫的山林中,从此销声匿迹。对着镜子,难免会心生忧愁,就像寒冷的云朵笼罩在山岳的北面。
就在这个时候,你赠送我如同美玉般珍贵的古风诗篇,我却没有什么能回报这如同重金般的厚礼。只能以这首关于病桐的诗来答谢你,一边写一边叹息,仿佛这叹息会成为永远的吟咏。
那桐树遭受风霜侵袭,枯枝尽显;蝼蚁也钻进了它生病的树心。上林苑里那些艳丽茂盛的树木啊,而这棵桐树却已腐朽,难以再融入那片树林。
不过,有位幽居的高士能识别出这棵曾被当作柴火烧的病桐的价值,把它做成了绿绮琴。经过仔细地擦拭,让它发出美妙的声音,那朱红的琴弦弹奏出泠泠的乐音。
淳朴的风气消散已经很久了,世道虚伪,多有邪僻不正的现象。但这琴音一奏响,清风仿佛都回来了,远古、中古、近古的那些美好都可以探寻到。
在这琴音的起起伏伏之间,自然能感受到山水的高深韵味。只要我们心意相通,对事物的取舍一致,又何必感叹古今不同呢。真希望能遇到真正懂得欣赏的人,就像茫茫江海中能找到知音一样。
关于作者
宋代 • 王铚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著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为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