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药游名山,恐是韩伯休。 款段下泽车,久师马少游。 两公学真隠,异世今同流。 遇害能鸣雁,多猜不下鸥。 何如脱羁馽,寻壑与经丘。 人生亦误计,独醒无匹俦。 天地本虚静,万物自应酬。 阴阳驱意气,定能相胜否。 况复漆室女,浪为鲁国忧。 真妄两非是,湛然一无求。
送和斜川诗二首 其二
译文:
有人去名山大川采药游历,我猜想他或许就像韩伯休一样。韩伯休卖药三十多年,坚持不二价,是个隐者。
出行坐着那慢悠悠的下泽车,这就像是长久以来以马少游为师的人。马少游认为人生只要衣食无忧,乡里称善,就没必要追求功名四处奔波。
韩伯休和马少游这两个人都追求真正的隐居生活,虽然他们身处不同时代,但如今看来却是志同道合的一类人。
那些会因羽毛美丽等原因遇害的大雁,就像那些因种种原因而惹祸上身的人;那些因生性多疑而不肯落下的海鸥,就如同那些顾虑重重、难以自在生活的人。
哪里比得上摆脱尘世的羁绊,去探寻沟壑、漫步山丘呢?在自然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人生有时候就是会做出错误的打算,像屈原那样独醒于世,却没有能与之匹配的同伴,又有什么意义呢?
天地本来就是虚静的,万物自然地相互应对、生存发展。
阴阳二气驱动着人的意气,可这意气的起伏,真的能分出胜负吗?
更何况就像那漆室女,无端地为鲁国的命运担忧。她在自家的漆室中,担忧国家大事,其实很多时候是杞人忧天。
无论是把事情看得真实,还是把一切都当作虚妄,这两种看法其实都不对。我们应该像湖水一样清澈平静,毫无欲求,这样才能活得自在。
关于作者
宋代 • 王铚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著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为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