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秀色何高寒,更以木杪横飞栏。 荆吴形胜妙天下,闲锁云锦光斓斑。 山从千古混沌始,江自万里岷峨还。 江山无际真赏远,人境未如心境宽。 乃知万象自变灭,我与天地俱清闲。 时来登览健意气,兴落烟霭空蒙间。 宛如列岫在扃𫔎,何待谢守窗中看。 仙壶日月悟世换,蚁穴富贵羁梦残。 易中求象山有天,须弥纳芥曾何难。 乾坤橐籥一气内,巨细两不离区寰。 径呼飞仙来取醉,笙箫仿佛锵珮环。 已鞭鸾凤到三境,何待虎豹号九关。 只今朱甍半落日,谁系画舸临苍湾。 何当脱身戎马际,共契妙旨相追攀。 怀哉欲往波浪阔,回首江南江北山。
寄题真州扃岫寺
译文:
有一座山峰景色秀丽,显得多么的高峻寒冷啊,在那树梢之上还横架着飞檐的栏杆。
荆吴一带的山川形胜堪称天下绝妙,这美景就这么静静地锁在如锦云霞般绚烂的光彩之中。
这山啊,从千古混沌初开时就已存在,那江水从万里之外的岷峨山奔腾而来又流回远方。
江山辽阔无边,真正懂得欣赏的人能有深远的感悟,尘世的境界比不上内心的宽广。
由此便知道世间万物都在自行变化生灭,而我与天地一样清闲自在。
有时前来登山游览,让人心神振奋、意气风发;兴致消退时,便融入那空蒙的烟霭之中。
这寺周围的山峰就好像被锁在门户里一样,又何必像谢灵运那样只能从窗户中看山呢。
在这如仙壶般的美景中,能感悟到世事的变迁,那些如蚁穴般的富贵不过是羁留的残梦罢了。
在《易经》中探寻哲理,能明白山中有天的道理,把偌大的须弥山纳入芥子之中又有何难。
乾坤就像一个风箱,万物都在这一气之内,无论大小都离不开这世间。
我径直呼唤飞仙前来与我一同沉醉,仿佛能听到笙箫之声和玉佩碰撞的声响。
我已经驾驭着鸾凤飞到了三重仙境,又何必等待虎豹在九关前咆哮阻拦。
如今那红色的屋脊已有一半沐浴在落日余晖中,可谁会系着画船停靠在那苍色的港湾呢?
什么时候我能从这戎马生涯中脱身出来,与志同道合之人一起领悟这精妙的意旨,相互追随。
心中怀念着想要前往那地方,可波浪浩渺,回首望去,只有江南江北的山峦。
关于作者
宋代 • 王铚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著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为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