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雪读正卿教授近诗辄赋鄙句并以为别

百年半羁栖,轻与故山别。 回首千万峰,飞云不可越。 弭棹濠上亭,非乡怆时节。 朝号迥野风,夜听孤舟雪。 湿薪无煖焰,浊泪共明灭。 痴坐增洒然,何以慰清绝。 斯时咏君诗,心抱益澄沏。 未从观鱼庄,先得驭风列。 荆玉出此邦,谁献复谁刖。 山川漫奇丽,文物久销歇。 君词吐白虹,神宝疑不没。 我欲赓余思,景好句逾拙。 如逢勾漏令,未得丹砂诀。 万里烟云开,扬舲及明发。 荆山自兹远,云涛渺天末。 两地见梅花,相思不同折。

译文:

我这一生大半时间都在漂泊羁旅,轻易地就与故乡的山峦作别。回头眺望那连绵的千万座山峰,山间的飞云好似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 我把船停靠在濠上亭边,在这异地他乡,面对这样的时节,心中满是悲怆。白天,旷野上的风呼啸而过;夜晚,只能独自听着落在孤舟上的雪声。潮湿的柴薪烧不出温暖的火焰,我浑浊的泪水随着那忽明忽暗的火光一同闪烁。 呆呆地坐着,更觉凄清冷落,拿什么来慰藉这清寒孤寂的情境呢?就在这时诵读你的诗作,内心变得更加澄澈清明。 虽然还没能像庄子那样在观鱼庄领悟哲理,却先有了如列子驭风而行般的飘逸之感。你就像出自荆山的美玉,可又有谁来举荐你,又有谁会像卞和那样为你遭遇冤屈呢? 这里的山川虽然奇丽,然而人文风采却早已衰败。你的诗句如白虹贯日般气势不凡,我怀疑你这如神物般的才华不会被埋没。 我想要顺着你的诗意继续创作,可眼前景致虽好,诗句却越发拙劣。就好像遇到了勾漏令葛洪,却没能得到他的炼丹秘诀。 待到万里烟云散开,天一亮我就要扬帆起航。从此与荆山渐行渐远,只见那云涛浩渺,一直延伸到天边。 以后我们两地都会见到绽放的梅花,只能在相思中各自折取,却无法共赏同一片梅景了。
关于作者
宋代王铚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著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为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