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手拗杨柳赠行人,情条恨叶江南春。 朦胧疎烟湿芳草,摇落微风生白苹。 长亭短亭销离魂,古情不尽今情新。 一声骊歌几声哭,行人去后春江绿。 歌哭相杂江水头,相看不发情何属。 江河到海有穷日,轮蹄行路无已时。 路傍杨柳折已尽,东风再换明年枝。

译文:

我亲手折下杨柳送给即将远行的人,那饱含深情与离恨的杨柳枝叶,仿佛带着江南春天的愁绪。 烟雾朦胧,稀疏地笼罩着湿润的芳草,微风轻轻拂过,水中的白苹在摇曳飘零。 长亭连着短亭,处处都在消磨着离人的魂魄,那从古至今的离别之情,旧愁未消又添新恨。 骊歌唱起,几声悲哭相和,行人离去之后,春天的江水变得更加碧绿。 在江头,歌声与哭声交织在一起,我们相互对望,这份深情若不抒发出来,又该归属何处呢? 江河奔腾流入大海,终有尽头的时候,可那车轮马蹄踏上的行程,却没有停止的时刻。 道路两旁的杨柳都已经被折尽了,等到明年东风吹拂,杨柳又会抽出新的枝条。
关于作者
宋代王铚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著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为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