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贾相公览杜工部北征篇

唐家六叶太平罢,宫艳醉骨恬无忧。 阿荦诟天翠华出,糢糊战血腥九州。 干疮坤痍四海破,白日杀气寒飕飗。 少陵背贼走行在,采梠拾橡填饥喉。 眼前乱离不忍见,作诗感慨陈大猷。 北征之篇辞最切,读者心陨如摧辀。 莫肯念乱小雅怨,自然流涕袁安愁。 才高位下言不入,愤气鬰屈蟠长虬。 今日奔亡匪天作,向来颠倒皆庙谋。 忠骸佞骨相撑拄,一燎同烬悲昆丘。 相君览古慨前事,追美子美真诗流。 前王不见后王见,愿以此语贻千秋。

译文:

唐朝传到第六代,太平盛世结束了,宫廷里的妃嫔们沉醉在奢靡生活中,安然享乐毫无忧患意识。 安禄山辱骂苍天起兵叛乱,皇帝的车驾仓皇出逃,混战的鲜血模糊了整个九州大地。 天下满目疮痍,山河破碎,大白天都弥漫着令人胆寒的肃杀之气。 杜甫逃离叛军的控制,奔赴皇帝临时驻地,只能靠采摘野菜、拾取橡果来填充饥饿的肚子。 他眼前目睹着战乱和流离失所的惨状,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于是作诗来抒发感慨,陈述治国的良策。 《北征》这篇诗言辞最为恳切,读者读起来内心悲痛,就像车辕被折断一样难受。 就如同《小雅》中那些诗人为国家动乱无人忧虑而哀怨,又像袁安那样自然地为国家命运而伤心流泪。 杜甫才华横溢却地位低下,他的谏言不被采纳,愤懑之气就像盘曲的长龙一样郁积在心中。 如今国家的衰败并非是上天造成的,从前朝政的混乱都是朝廷决策失误导致的。 忠臣的骸骨和奸臣的尸骨相互交错,最后像在昆丘被大火焚烧一样,一同化为灰烬,实在让人悲哀。 宰相您阅览古代史事,感慨前朝的这些事情,追慕赞美杜甫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前代的君王没能看到这些道理,希望后代的君王能够看到,我愿意把这些话流传千秋万代。
关于作者
宋代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