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仁仲游桃源

桃江稳楫兰舟渡,记得刘郎有仙路。 未能趋海访神仙,且欲沿溪看红树。 钓竿已自慰羁束,平生况得沧洲趣。 最欣傲吏轻傥来,拟学渊明赋归去。 与君一问桃花宿,岂但行如武陵暮。 伯阳八十有一篇,立教清净贵自然。 神仙之说何所始,虚怪汗漫无中边。 渔郎迷路去家久,虽践胜境终回旋。 雕辞饰实好事者,至令千载犹流传。 宁闻自古有仙人,茂陵垂老一语真。 岂伊冠履荐绅士,惑溺不异蚩蚩民。 诚能御气友造物,陋彼蝉蜕悲埃尘。 想见桃源之野花正开,牧儿模管吹出芳林来。 不知人家尚几许,云屏玉帐空悠哉。 霏红泛绿竟杳杳,我亦乘兴山阴回。 不如与君归种待蕡实成蹊,昼永无地生苍苔。

译文:

我们稳稳地划着兰木舟在桃江上渡过,记得当年刘晨曾有通往仙境的道路。 既然没办法到大海边去寻访神仙,那就暂且沿着溪流观赏那满树的红桃。 手握钓竿已能自我安慰这羁旅的约束,何况我平生本就喜爱这沧洲的情趣。 最让我欣喜的是,那些高傲的官吏轻视意外得来的名利,我打算效仿陶渊明写一篇《归去来兮辞》。 和你一起去问问桃花深处的宿处,这行程可不止像武陵人傍晚的游历。 老子八十多岁留下了一部《道德经》,倡导清净无为、崇尚自然。 神仙的说法从哪里开始的呢?虚无怪诞得无边无际。 那打渔的人迷路后离家很久,虽然踏上了胜境最终还是返回了。 那些喜欢修饰事实的好事者,使得这件事到如今千年还在流传。 哪曾听说自古就有仙人呢,汉武帝到了暮年说的一句话倒是真的。 难道那些头戴冠帽、身着礼服的绅士们,迷惑沉溺得和无知的百姓没什么两样。 如果真能驾驭气息与天地万物为友,就会轻视那些所谓像蝉脱壳一样成仙而抛下尘世的说法。 可以想象桃源里的野花正盛开,牧童吹奏着牧笛从芬芳的树林里传来声音。 不知道那里还有多少人家,那云雾如屏、繁花似帐的景象空自悠然。 桃花纷飞、绿水荡漾,一切都渐渐远去,我也像王子猷一样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不如和你回去种下桃树,等待果实成熟,那时道路自然会因果实的吸引而形成,白天时间漫长,地面也不会生出青苔。
关于作者
宋代胡寅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