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十六首 其九

不传之传句,先贤也不传。 佛祖未出兴,早是有付传。 不妙之妙句,古圣也难宣。 黄头碧眼老,如何及言宣。 不真之真句,人天未生前。 若以言道趣,只徒在目前。 不传妙真句,三世不变迁。 毕竟道人眼,万岁绝易迁。 寥寥而本传不传之传,明明而今妙不妙妙,玄密密而深到不真真玄。 毕竟道人眼,亿劫不异迁。

译文:

那些无法用言语确切传授的道理和话语,就算是古代的贤达之人也难以把它传递下来。在佛祖还没有出世、佛法还未兴盛的时候,其实这样的传承就已经存在了。 那难以用妙来形容的绝妙之理,古代的圣人也很难把它清晰地阐述明白。就算是那些被称为黄头碧眼的高僧大德,又怎么能够用言语把它宣扬出来呢。 那看似不真实却又蕴含着真实的道理,在人类和诸天还没有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要是想用言语去说清这其中的旨趣,那也只是白白地让人觉得它就在眼前却难以把握。 那不可言传的奇妙又真实的道理,历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都不会发生变迁。说到底,真正有道行的人的眼光,历经万年也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那寂寥深远的本传,是无法用言语传递的传承;那当下明明可见的,是难以用“妙”来简单形容的奇妙;那玄奥幽深的,是看似不真实却有着深刻真实的玄妙。 说到底,真正有道行的人的眼光,历经亿劫也不会有任何的不同和变迁。
关于作者
宋代释慧晖

释慧晖(一○九七~一一八三),号自得,俗姓张,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幼依澄照、道凝,年十二出家。年二十扣真歇禅师于长芦。返里谒宏智禅师。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开法补陀寺,徙万寿寺、吉祥寺、雪窦寺。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敕补临安府浄慈寺。七年,退归雪窦寺。十年卒,年八十七。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法嗣。有宋了广编《自得慧晖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慧晖诗,以辑自《语录》者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