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诗至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舟人偶来告饥似诗谶也

老翁起布衣,诗史天下选。 眼中无全牛,万象转綮窽。 曹刘知几辈,波澜付一卷。 凄其忧世心,妙若医国扁。 惜哉无孔子,不得并坟典。 豹露管中班,吾犹及浅浅。 岁月走江淮,冷淡空盘盏。 诸子不见味,咀嚼必禁脔。 遗编过三复,奥义见百遍。 长言起清风,竦立侍冠冕。 减米散同舟,读已事在眼。 吾岂监河侯,不救在陈患。 生尘甑屡空,戛釜声不免。 迢迢千里程,与汝共艰崄。 虽无百丈牵,顾有众力挽。 愿学平原公,试草乞米简。 更问偕来人,恐有蔡明远。

译文:

这首诗的意思大概是这样: 杜甫这位老人家出身平民,他的诗作堪称天下诗史的最佳之选。他观察事物如同庖丁解牛,眼里没有整头牛,世间万象在他笔下都能精准地抓住关键。像曹植、刘桢等那些诗人,他们的诗风都被杜甫融汇于自己的一卷卷诗作之中。他怀着凄苦的忧世之心,写诗的精妙就如同医术高超能拯救国家的扁鹊。可惜没有像孔子那样的人,否则杜甫的诗作能和古代经典并驾齐驱。我们如今能从杜甫诗作里略窥一二,就像从豹身上只看到一点斑纹、从竹管里只能看到一小段一样。 岁月流转,我在江淮一带奔波,生活过得冷冷清清,盘子里常常空空如也。年轻的后生们体会不到杜诗的韵味,他们只知道去追求那些看似精美的禁脔佳肴般的华丽之词。我反复诵读杜甫遗留下来的诗篇,那些深奥的意趣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悟。读着杜甫那长篇的诗句,仿佛清风拂面,我肃然起敬,就像恭敬地侍立在头戴冠冕的贵人身边。 读到杜甫“减米散同舟”这句诗,诗里所写的事情就像在眼前一样。我怎么能像监河侯那样吝啬,对困境中的人坐视不管呢?我家的甑常常空着积满灰尘,敲击锅子也常常发出空空的声音。我们要走迢迢千里的路程,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共渡艰难险阻。虽然没有百丈长的绳索拉船,但好在大家可以一起用力挽船前行。 我愿意学习颜真卿,试着写像他那样的《乞米帖》。我还要问问一同来的人,说不定里面有像蔡明远那样忠诚的人呢。
关于作者
宋代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