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相士求偈三年予不说今秋复此与之

道人无心宁有相,以相求之无乃妄。 更言寿夭吉与凶,空里觅痕镜中像。 胡君得处初不然,无相之中以相言。 圣凡良贱皆一目,但有丝毫俱现前。 说既无私听无忤,祸福死生皆梦事。 我惟以此入世间,犹如化人观幻士。 孙阳于马师旷琴,未可与之同日语。 老僧大笑客出门,秋云驾雨过前村。 去去不须谈此老,三年一偈真赚我。

译文:

修行的道人内心没有执着,哪会有外在可捉摸的“相”呢?要是以“相”去探求,这岂不是太荒谬了。 还说着人的寿命长短、是吉是凶这些事,就如同在虚空里寻找痕迹,在镜子中去抓影像一样不切实际。 胡先生有所得之处却不是这样,他能在看似无相的情况中说出相的道理。 无论是圣人还是凡人,高贵之人还是低贱之人,他只要看一眼,哪怕有丝毫的特点都能清晰地看出来。 他说的时候没有私心,听的人也不会抵触,因为在他看来,祸福死生都像是一场梦。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观念来到这世间,就好像是化人在观看幻士表演。 就算是像孙阳相马、师旷弹琴那样的技艺高超之人,和他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老和尚我大笑,客人出门离去,此时秋天的云朵带着雨飘过前面的村子。 走吧走吧,别再谈论这位胡先生了,三年才求得一首偈语,真把我给“骗”了呀。
关于作者
宋代释慧空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