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上径山兼简妙喜老人 其二
半幅全封一字无,莫嫌者也及之乎。
还将昔日芭蕉语,写作王公十道符。
译文:
这是一首送别诗,我尝试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用半幅纸封好信,里面却一个字也没写,你可别嫌弃这看似空洞无物,还夹杂着一些“者也”“之乎”这样文言虚词的表达。
你就把我往日如同芭蕉喻理般的话语,当作王公贵族手中具有神力、能辟邪驱灾、灵验无比的十道符箓吧。
在古代的一些佛教思想中,芭蕉象征着事物的虚幻不实,这里“芭蕉语”或许代表着蕴含佛法禅理的言语;“十道符”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体现出话语的重要性和力量。整首诗可能是作者借这样特别的方式,让僧人带着自己饱含禅意的“嘱托”前往径山,并转达给妙喜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