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上径山兼简妙喜老人 其二

半幅全封一字无,莫嫌者也及之乎。 还将昔日芭蕉语,写作王公十道符。

译文:

这是一首送别诗,我尝试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用半幅纸封好信,里面却一个字也没写,你可别嫌弃这看似空洞无物,还夹杂着一些“者也”“之乎”这样文言虚词的表达。 你就把我往日如同芭蕉喻理般的话语,当作王公贵族手中具有神力、能辟邪驱灾、灵验无比的十道符箓吧。 在古代的一些佛教思想中,芭蕉象征着事物的虚幻不实,这里“芭蕉语”或许代表着蕴含佛法禅理的言语;“十道符”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体现出话语的重要性和力量。整首诗可能是作者借这样特别的方式,让僧人带着自己饱含禅意的“嘱托”前往径山,并转达给妙喜老人。
关于作者
宋代释慧空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