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桥道者并诸化土写求 其一

去一得三,添六成四。 有口无舌,有眼无鼻。 写得十成,以何为是。 挂在大目溪头,恰似守桥土地。

译文:

这首诗整体语言比较独特、充满禅意,以下是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舍弃一个却能得到三个,增加六个反而变成四个。 有嘴巴却没有舌头,有眼睛却没有鼻子。 就算把形象刻画得十分逼真,又凭什么认定这就是真实的呢。 把这画作挂在大目溪的溪头,那就好似那守护桥梁的土地神画像一般(看似存在却又难以言说其究竟)。 这首诗其实蕴含着深刻的禅理,用看似不合常理的表述打破人们常规的认知和思维定式,引导人们去思考事物的本质等更深层次的东西。
关于作者
宋代释慧空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