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志徇名,仁人思爱日。 冯公杖节归,颇全忠孝术。 狂童昔兆乱,天常几反易。 大臣清国屯,公实预谋画。 白士为台郎,未省闻在昔。 义为轩冕重,功在钟鼎勒。 十载犹故官,念言为伊鬰。 迩来升宰士,式序期日夕。 囊封郤复上,告去更甫力。 官荣岂不怀,志养不遑息。 顾我废蓼莪,日念扫茔域。 公方咏南陔,肯为高官职。 绝裾旧疑温,抗疏今师密。 都门行饯君,视古无愧色。 柔甘既获奉,中外等事国。 虽是平生言,勉哉宣泽□。
送冯元通帅夔
译文:
这是一首送别诗,以下是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有壮志的人立志追求声名,有仁德的人珍惜每一寸时光。冯公手持符节归来,很好地兼顾了尽忠与尽孝的道理。
往昔那狂妄的小子挑起祸乱,纲常伦理几乎被颠倒。朝中大臣想要解除国家的困境,冯公实际上参与了谋划决策。一介平民能成为台郎,以往可很少听闻这样的事。道义比高官显爵更重要,功劳会被铭刻在钟鼎之上。然而冯公十年还是原来的官职,一想到这就让人心情郁闷。
近来冯公升任宰士,很快就有望按次序得到更高的职位。可他却再次呈上密封的奏章,坚决请求离去。并非不眷恋官位的荣耀,只是一心想要奉养双亲,一刻也等不及。
想想我,已经无法再尽孝(父母已逝),每日只想着去祭扫墓地。而冯公正可以像《南陔》诗中所写的那样侍奉父母,怎会留恋高官之位。
过去有人因温峤绝裾而去怀疑他的孝心,如今冯公像李密一样上书陈情。在都城门口为您饯行,您与古代那些忠孝之人相比,也毫无愧色。
您既能好好奉养双亲,又能像在朝廷任职一样为国家效力。这虽是我平日里想说的话,还是希望您努力宣扬皇恩……
需要说明的是,原诗最后一个字缺失,所以翻译时也只能空着。这首诗中包含了不少用典和比较古奥的表达,在翻译中尽量传达了原诗大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