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贼退

父母之邦岂复雠,人情至此乃可忧。 刺史县令方坐视,久矣肉食无远谋。 崇墉可当天设险,烟火惊奔无一点。 可怜缩手俱就毙,不见一夫来袭掩。 清晨诸家好音至,说贼回戈马回辔。 玉帛子女既充牣,捆载而归乃真退。 妻孥向来便伸眉,将军凯旋亦班师。 身长八尺剑三尺,缓带轻裘有设施。

译文:

自己的家乡遭受侵害,却无法报仇雪恨,人情世故到了这个地步,实在是让人忧虑啊。那些刺史、县令们,面对这种情况却只是在一旁坐视不管,那些身居高位、享受厚禄的人,长久以来就没有什么长远的谋略。 高高的城墙本可以像天然的险要屏障一样抵御外敌,可如今城中烟火熄灭,百姓惊慌奔逃,不见一丝生机。可怜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只能束手就毙,却不见有一个人能挺身而出进行反击。 清晨时分,各家都传来了好消息,说是贼寇掉转了兵器,骑着马回去了。原来贼寇已经掠夺了足够的财物、人口,把抢到的东西都捆绑装载好,这才真正地退去了。 妻子儿女们之前愁眉苦脸,现在也终于舒展了眉头,将军也带着胜利的队伍班师回朝了。那些将军们身材高大,佩着长剑,身着宽松的衣带、轻便的皮衣,看起来很有大将风度,似乎有所作为。
关于作者
宋代李处权

李处权(?~一一五五)字巽伯,号崧庵惰夫,洛(今河南洛阳)人。淑曾孙。南渡后定居溧阳(《景定建康志》卷四九)。生平未获显仕,转辗各地为幕僚,以诗游士大夫间。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卒于荆州年逾七十。著作曾自编有《崧庵集》,不传。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由其堂弟处全收辑遗著四百余篇刊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崧庵集》六卷。事见本集自序及李处全序。 李处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崧庵集》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及李鼎《宋人集甲编》(简称宋人集)本等。新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