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瑞松亭

德积固有源,吉卜可无地。 要知青囊术,讵尽黄壤计。 翁族鼎七闽,籍甚月旦议。 五车闻善训,三迁见深意。 父子兄弟间,接武广寒桂。 世方慕朱紫,此道非我贵。 而今二阮贤,风雅果未坠。 婆娑竹林下,颇用文章戏。 诸郎赤凤麟,唾手可高位。 惟松岁寒质,似抱君子器。 伟此无情物,胡然效斯瑞。 天人理则悬,声闻在交际。 我行几千里,岁晚飘零至。 升亭整素冠,敬仰动长喟。 塜木助芊芊,前山益佳气。

译文:

德行的积累原本是有根源的,进行吉祥的占卜怎么能没有合适的地方呢? 要知道那风水堪舆之术,难道就能完全决定黄泉之下的命运吗? 您家族在七闽之地声名显赫,就像月旦评那样被人广为议论。 听闻您饱读五车诗书,秉持着良好的家训,如同孟母三迁一般有着深远的用意。 在父子兄弟之间,都能在科举中接连高中,如同折取广寒宫中的桂枝。 世人正羡慕那身着朱紫官服的权贵,可这样的道路并非我所看重的。 如今您家的两位贤才,风雅的传统果然没有衰落。 他们在竹林间悠然自得,还能用文章来消遣作乐。 您家的子弟们如同赤凤、麒麟一般优秀,轻易就能获得高位。 只有那松树有着经冬不凋的品质,好似怀抱君子的才德与器量。 这神奇的松树啊,它本是无情之物,为何却呈现出如此祥瑞之兆呢? 天道和人事的道理看似遥远,其实名声和感应就在人际交往之中。 我一路行来几千里,在年末之时漂泊到此地。 登上这瑞松亭,整理好我朴素的帽子,心中满怀敬仰,不禁长叹。 墓地上的树木愈发茂盛,前面的山峦也增添了许多祥瑞之气。
关于作者
宋代李处权

李处权(?~一一五五)字巽伯,号崧庵惰夫,洛(今河南洛阳)人。淑曾孙。南渡后定居溧阳(《景定建康志》卷四九)。生平未获显仕,转辗各地为幕僚,以诗游士大夫间。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卒于荆州年逾七十。著作曾自编有《崧庵集》,不传。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由其堂弟处全收辑遗著四百余篇刊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崧庵集》六卷。事见本集自序及李处全序。 李处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崧庵集》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及李鼎《宋人集甲编》(简称宋人集)本等。新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