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周氏棣华堂

管蔡既失道,周公遂相残。 召公乃赋诗,棠棣良可观。 圣贤尚如此,末世讵得安。 斗粟与尺布,至今兴永叹。 汝南贤伯仲,乡评蔼芝兰。 冰清而玉洁,友于甚相懽。 鸿雁识先后,鹡鸰知急难。 同衣且共爨,怡怡生理寛。 埙箎翕和乐,学海闚波澜。 好爵岂终靳,未用咏考槃。 他年表门闾,紫荆出簷端。

译文:

在古代,管叔和蔡叔背离了正道,周公为了维护大局不得不对他们进行讨伐。召公为此创作了诗歌,《棠棣》一诗所展现的兄弟情谊实在值得细细品味。 即便是圣贤之人在处理兄弟关系时都可能面临这样复杂的状况,更何况是在这衰乱的末世,又怎么能安宁呢?汉文帝时,淮南王刘长谋反被流放,民间有“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的歌谣,至今人们提起此事仍会发出长久的叹息。 而汝南的这对贤良兄弟,他们在乡里的评价就如同芝兰般美好。他们品行高洁,如冰一样清澈,似玉一样纯洁,兄弟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和乐。 他们就像鸿雁飞行时能知晓前后秩序,鹡鸰鸟在遇到急难时会相互救助。他们同穿一件衣服,一起生火做饭,和和美美地生活,日子也显得宽松自在。 他们的关系就像埙和箎演奏出的和谐乐曲,还一同在学问的海洋中探寻波澜。 好的官职和机遇怎么会一直吝惜不给他们呢,不必像《考槃》诗中所写的那样隐居。 将来有一天,他们的事迹会被彰显,就如同那象征兄弟和睦的紫荆花会绽放在屋檐之上。
关于作者
宋代李处权

李处权(?~一一五五)字巽伯,号崧庵惰夫,洛(今河南洛阳)人。淑曾孙。南渡后定居溧阳(《景定建康志》卷四九)。生平未获显仕,转辗各地为幕僚,以诗游士大夫间。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卒于荆州年逾七十。著作曾自编有《崧庵集》,不传。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由其堂弟处全收辑遗著四百余篇刊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崧庵集》六卷。事见本集自序及李处全序。 李处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崧庵集》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及李鼎《宋人集甲编》(简称宋人集)本等。新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