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日陪张丈奉高雅臣德器凌波亭小酌

漂流剧东南,所历过所闻。 始及庐陵郡,俯仰尤不尘。 朅来未敢忘,事贤友其仁。 翘翘萧与李,拔萃而多文。 萧君辞盖寡,空林兰自薰。 扬鞭舍我去,意欲树殊勲。 李君舌尚在,真气凌秋旻。 扫门与我俱,软语回阳春。 客舍甲子雨,八荒同一云。 倾盖有彭子,微言时解纷。 爱我忘其陋,肯顾罗雀门。 从容香积饭,可口谢八珍。 张公丈人行,气宇老而淳。 舒吴无俗姿,信是德有邻。 篮舆复聨翩,去指江之津。 坐中皆我辈,肴蔌来逡巡。 把盏属形胜,领略难具陈。 山寒更宜远,江流复沄沄。 大哉开辟功,孰测造化源。 挂席者谁子,其来自无垠。 躭躭载万斛,徴取何其勤。 落帆占近岸,过逢庆欣欣。 方矜猗顿富,谁信管鲍贫。 鸣雁何处来,冥冥初不言。 亦知个中好,鸣呼下其群。 商羊不觉舞,渔父收微缗。 烟树仅可识,归鸦喧水村。 我昔观画图,对此犹心存。 怳若梦中事,有怀携酒樽。 客子鬬身强,身外安足论。 无事颇相见,斯言吾所敦。

译文:

我在东南地区四处漂泊,亲身经历的事情比听闻的还要多。刚来到庐陵郡,所见到的一切格外超凡脱俗。 来到此地后一直不敢忘怀,我亲近贤德之人,与仁人交朋友。萧君和李君十分出众,他们出类拔萃且富有文采。 萧君言辞不多,就像空谷中的兰花自然散发着香气。他扬鞭策马离我而去,心中想要建立非凡的功勋。 李君口才尚佳,那浩然正气直上秋日的天空。他到我住处与我相聚,温柔的话语如同阳春般温暖人心。 客舍这里在甲子日下起了雨,整个天地都被阴云笼罩。偶然结识了彭子,他精妙的言辞不时为我排解心中的纷扰。 他不嫌弃我才学浅陋,愿意光顾我这门可罗雀的居所。我们从容地享用着寺庙的斋饭,那可口的味道胜过了山珍海味。 张公是长辈,他的气质风度年老却依旧淳朴。他举止大方没有俗气,确实是品德高尚而有好邻居围绕。 我们坐着竹轿接连前往江边渡口。座中的都是和我一样志同道合的人,酒菜很快就摆了上来。 我们举杯欣赏这里的美景,其中的美妙难以一一陈述。山峦在寒冷中更显悠远,江水滔滔流淌不息。 开天辟地的功劳多么伟大啊,谁又能揣测到大自然的根源呢?那扬帆行船的是什么人啊,他从遥远的地方而来。 那船看起来稳稳当当能装载万斛重物,它四处征取货物是多么地忙碌。船落下帆停靠在近岸,相遇的人都面露欣喜之色。 有的人正自夸像猗顿那样富有,谁又相信会有像管鲍那样的贫困之人呢? 大雁不知从何处飞来,默默地飞行不发一言。它们也知道这里的美好,哀鸣着招呼同伴落了下来。 商羊鸟不禁欢快地起舞,渔父收起了细细的渔网。烟雾中的树木只能勉强辨认,归巢的乌鸦在水村喧闹。 我过去曾看过描绘这样景色的图画,对此一直念念不忘。如今恍若梦中之事,心中想着要是能携酒来此该多好。 漂泊在外的人要努力让自己身体强健,身外的功名利禄又哪里值得去计较呢。大家没事时多多相见,这话我会牢记在心。
关于作者
宋代李处权

李处权(?~一一五五)字巽伯,号崧庵惰夫,洛(今河南洛阳)人。淑曾孙。南渡后定居溧阳(《景定建康志》卷四九)。生平未获显仕,转辗各地为幕僚,以诗游士大夫间。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卒于荆州年逾七十。著作曾自编有《崧庵集》,不传。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由其堂弟处全收辑遗著四百余篇刊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崧庵集》六卷。事见本集自序及李处全序。 李处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崧庵集》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及李鼎《宋人集甲编》(简称宋人集)本等。新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