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高老

野寺何所有,梅花如玉盆。 客愁浩如许,我声已载吞。 大士坐丈室,燠若阳谷温。 从来第一义,入耳简不烦。 不谓兵火余,见此祇树园。 仰沐方外契,蔼然风味存。 我诗如废井,已涸宁有源。 又如既老马,力尽不复奔。 空余浩然气,踵见常焞焞。 熊经非我事,讵以胎息论。 蒙庄岂达者,区区说鹏鲲。 何如柳下惠,坐令薄夫敦。 殊方对节物,凄断游子魂。 山晚云欲雪,阴风树雅翻。 不见柴桑翁,此意无语言。

译文:

在这山野寺庙之中,到底有什么呢?只见那梅花像玉盆一般洁白美丽。我心中的客居愁绪像大海一样浩渺无边,话到嘴边却又哽咽难以吐出。 寺庙里的高僧坐在禅房之中,他周围的氛围温暖得如同阳光照耀的山谷。他讲解佛法的要义,那至高无上的佛法真谛,传入耳中简洁而不繁琐。 没想到在兵火战乱之后,还能见到这样如同祇树园一般的清净之地。我有幸与这方外之人结下情谊,他身上那和蔼可亲的美好风范依然留存。 我的诗就像是一口废弃的井,早已干涸,哪里还会有清泉涌出呢?又好似一匹年老力衰的马,力气耗尽再也不能奔跑。 但我心中还留存着一股浩然之气,常常接连不断地涌起。像熊攀树悬挂、鸟展翅伸脚这类养生之事不是我所关心的,又怎么能去谈论胎息之法呢? 庄子难道真的是豁达之人吗?他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说什么大鹏和小鲲的故事。哪里比得上柳下惠,能让那些浅薄之人变得敦厚。 在这异地他乡面对应时的景物,我的心凄惨悲切,游子的魂魄都仿佛要断了。傍晚时分,山间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雪,阴冷的风刮得树上的乌鸦乱飞。 见不到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士,心中这份感慨真是难以用言语表达啊。
关于作者
宋代李处权

李处权(?~一一五五)字巽伯,号崧庵惰夫,洛(今河南洛阳)人。淑曾孙。南渡后定居溧阳(《景定建康志》卷四九)。生平未获显仕,转辗各地为幕僚,以诗游士大夫间。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卒于荆州年逾七十。著作曾自编有《崧庵集》,不传。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由其堂弟处全收辑遗著四百余篇刊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崧庵集》六卷。事见本集自序及李处全序。 李处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崧庵集》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及李鼎《宋人集甲编》(简称宋人集)本等。新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